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富春山居圖》的絕代傳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7 00:02:07  


《富春山居圖》描繪的是黃公望晚年山居的景色,畫中崗陵起伏,山勢層層疊疊,林木交錯。(中評社 康子仁攝)
 
  南宋亡,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元朝統治者馬上得天下,靠的是武力而非文化,因而格外輕視文人。元朝90多年,前36年是廢除科舉制度的。對於黃公望來說,讀書做官這條路徹底封死了。直到中年,他才得到徐琰的賞識,在浙西廉訪司當書吏。後來上京到都察院,仍做書吏,經辦田糧雜務。不料,他的上司張閭是個貪官,就在元朝恢復科舉那年,張閭案發,46歲的黃公望受牽連入獄。出獄後的黃公望心灰意冷,他開始“隱身”,四處漂泊,“賣蔔為生”,算命測字看風水。一程一程地走過去,每一個來他這裡求問的人,都充滿了亡國的焦慮、憂愁和危機,而他自己,也是一程一程地煎熬。李日華《六硯齋筆記》說,“黃子久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郟倫逵《虞山畫志》說,他“每月夜、攜瓶酒,坐湖橋,獨飲清吟。酒罷,投擲水中,橋下殆滿。”

  這樣的苦悶中,黃公望與張伯雨相識。兩人一起雲游山水,探討風水要略;一起漁樵閑話,排遣心中鬱悶之情。如今,黃公望留在人世間有年代可考的畫作只有7幅,全是70歲以後的作品,其中第一幅,就是70歲那年為張伯雨畫的《仙山圖》。

  1347年,黃公望老了,78歲了,當他再次踏足富春江時,不禁逸興思發。這裡的山水,明秀中透著幽趣,清麗中飽含靈氣。更何況,這裡有嚴子陵釣魚台。終生不仕的嚴子陵,無疑是元朝文人的一個精神象徵。同行的師兄無用師感嘆富春山水,請黃公望將其描畫下來,於是黃公望便在南樓鋪開紙卷,著手作《富春山居圖》。開始時,他並未刻意去畫,只在閑暇時,興之所至,隨意畫上幾筆。因經常雲游在外,三四年過去了還沒畫好。後來,他特地將畫卷放進隨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著畫,終於在82歲那年完成此畫。

  此時,黃公望的畫已經名聞天下,無用師唯恐別人來巧取豪奪,要黃公望在卷末寫明是給他的。82歲的黃公望,好像心有靈犀一樣,知道這個畫卷將來在人世間的遭遇,興筆題道:畫了三四年不容易啊,希望識者好好保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