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唐學鵬:“溫和通脹無害論”並不真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2 10:19:49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3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顯示,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7%,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4%,無論是CPI還是PPI都超出了市場預期,不過大部分市場分析人士都認為,通脹目前並不嚴重,加息沒有必要。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員唐學鵬的文章說,2月份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投資、消費、進出口的數據都非常強,中國經濟在政府的強力刺激下,的確表現出劇烈反彈甚至亢奮的勢頭,即使在對中國是否已經克服危機、走上正軌方面有一些疑惑,但是第一季度的高數字是確鑿的,是“熱得燙手”的。而且2月份的CPI已經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負利率”闊別一年多後看上去又回歸了。

  文章指出,令我們不理解的是,那些反對加息的聲音認為2月份的數據是“偏中性”的,加息應當在6月份以後,這其實隱含著他們對通脹不斷走高的判斷。既然已經存在“通脹將會不斷發展”的共識,那麼為何不預先進行預期管理?難道目前階段的加息將“葬送”中國經濟恢復,或者暗合國際熱錢的“心意”?

  坦率地說,我們是支持盡早加息的。但是整個學術界,尤其是國際經濟學界正在彌散一種“反思宏觀經濟學”的錯誤思潮,繼“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指責之後,新添了“低通脹原教旨主義”指責。諷刺的是,提供指責“低通脹原教旨主義”的思想彈藥的重要人物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奧利維爾.布蘭查德,他發表了抨擊過去尊崇的“低通脹目標”思想。他認為,將通脹保持在2%左右的目標是很糟糕的,應當將通脹目標放在4%的溫和水平,因為“如果一個國家不容忍較高的通脹,那麼該國的利率水平也不會較高,一旦金融危機發作,央行削減利率的空間就太小了。過去美國的低通脹下的低利率導致美聯儲只能將利率最多削減到零,其實聯邦基金利率應當設置在-4%……”

  布蘭查德把自己打扮成“尼采”,要重估一切價值,他試圖將1996年懷俄明州Jackson Hole全球央行會議上達成的“低通脹”原則完成顛覆掉。諷刺的是,斯蒂格利茨為代表的凱恩斯主義者在1997年之後對“華盛頓共識”和“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代表組織IMF實施連續多年的羞辱之後,現在無論是IMF還是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都是由一批喜愛調控的大政府主義者來擔任,完成了全面的接班。這些凱恩斯主義者善於進行各種曲解,急不可待地丟棄過去的原則。例如他們竟然認為,日本衰退十年提供的經驗證明了日本央行使用泰勒規則來保持1%的通脹目標是錯誤的,這造成了日本長期通縮。這種英美式指鹿為馬的判斷幾乎遭到日本本土經濟學家的鄙視,日本經濟學Takatoshi Ito在其論文《Great Inflation and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 Japan》反覆闡述了日本央行加息的緩慢和對通脹的容忍導致了空前的惡果。

  將美國次貸危機發作後,形成的暫時性片段性通縮,看作是“過去一味關注低通脹”所致,有點莫名其妙。格林斯潘都承認美聯儲剔除了CPI很多重要指標,造成了危機前的低通脹印象,並以此延續低利率政策。也就是說,美國危機恰恰是當權者隱藏了高通脹、不關注經濟體系內的相對價格變化,對泡沫採取“鼓勵”的態度,認為泡沫可以對抗衰退。而中國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

  值得商榷的統計體系和與百姓感受完全不同的統計數字(例如對房價全年增長1.5%),央行對相對價格的變化是否有足夠的敏感和關注?溫和通脹是一種“穩態” 路徑,是否真的對未來不產生不斷加深的扭曲,這這些都需要謹慎思考,最後不要對過去慘痛歷史換得的經驗給予輕佻地“顛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