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戰斧”(BlockⅡ)是BGM-109C/D陸攻型(TLAM-C/D),換裝常規型高爆彈頭,大大提高了打擊精度。TLAM是第一種真正好用的“戰斧”導彈,在海灣戰爭中亮相的正是這種“戰斧”。
第三批“戰斧”(Block Ⅲ)導彈,加裝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TOR軟件控制、程序化延遲引信等。尤其是TOR軟件,能使多枚“戰斧”從不同方向攻擊同一目標。
第四批“戰斧”(Block Ⅳ)導彈,換裝具反干擾能力的GPS接收器,並加裝雙波段衛星UHF資料數據鏈,能在飛行中途更改攻擊目標。目前“戰斧”家族的最新成員是戰術型“戰斧”(TACTOM),又稱為“戰斧”Block Ⅳ+。戰術型“戰斧”的最大革新,就是使用彈性大幅增加。先前所有“戰斧”要在發射前擬定任務計劃、將地形與影像資料輸入導彈等,程序相當麻煩且耗時(約需80小時),而且無法在飛行過程中更改目標。這些問題在TACTOM中迎刃而解,從而大大增加了戰術型“戰斧”巡航導彈的靈活性。讓美軍在快速反應打擊任務中,能更加便捷和有效地使用這種新銳“戰斧”。
總之,美軍只是將技術已經老化,且由於搭載核彈頭而不敢輕易使用的第一批“戰斧”退役,而美國軍火巨頭仍不斷為美軍裝備新銳“戰斧”。這不僅讓美軍在巡航導彈領域繼續占有技術優勢,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該導彈的使用門檻。可以預見美軍在今後的局部戰爭中,會更加頻繁地使用“戰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