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陸資來台 綠營無所適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6 15:01:35  


  中評社台北2月26日電/旺報今天社評指出,陸資來台的腳步逐漸加快,投審會最新統計數據,1月核准陸資來台金額再破3000萬美元,已連續兩個月破3000萬美元,今年有望破億美元。對此,綠營的《自由時報》批評是馬政府開門揖盜,讓陸資遂行其政治目的。 

  然而,日前民進黨“立委”還因為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太低,而質詢“閣揆”吳敦義,認為政府膨風,過分美化陸資對台灣經濟的助益。同樣一陣營的人,對同樣的陸資,卻出現讓人左右為難,截然不同的觀點,可說是吃這個也癢、吃哪個也癢,實在是叫人匪夷所思。 

  《自由時報》指出,政府開門迎中資,7個多月來,熱度增溫,連續2個月核准來台金額破3000萬美元,今年有望破億美元。而投審會把關審查只是形式,連台資變中資的“鼎新電腦案”,都要被“立委”揭露後才補正。不管馬政府美名為開門把關、或實為後門洞開,結果都是開門揖盜,中資來台最終目的絕非經濟,而是政治。 

  其實在全球化之下,資金到底屬於何方,本來就很不容易查明,資金尋求出路時,會以最大利益為考量,來決定它的身分,而包括陸資在內的外資申請來台案,都採註冊地原則,就更難認定陸資與否了。 

  此外,大陸台商返台投資,其身分又該如何認定,像寶成、達芙妮等;台、陸資企業間的併購與交叉持股等等,在在都使得企業身分的認定變得非常困難。 

  換言之,在台灣要區分外資、陸資本來就很難,就算真要區分也沒什麼意義,因為當初台商要進入大陸投資,也會以透過第三地註冊的方式登陸;同樣的,陸資若真想進入台灣,就算是無知,難道不會有樣學樣,一樣是透過第三地進入台灣嗎? 

  說穿了,綠營要求阻止陸資入台,或是把陸資當作“提款機”,把商業機制硬扭曲為政治陰謀,不過是個政治表演,純粹為了取悅陣營裡頭帶著強烈反中意識形態的群眾罷了,這種行為顯得相當幼稚,更顯示綠營對於陸資的無所適從。 

  兩岸開放交流近30年來,台灣的資金單向的往大陸去,兩岸的資金往來成了所謂的“單行道”,只有台灣去,大陸來就是禁止通行,造成台灣資金的大量流失。今天馬英九上台,兩岸關係大幅度的改善,讓陸資可以入台,正常投資他們認為可獲利的產業與項目,只要引導得宜,不是純來投機炒作,造成經濟巨幅波動,這不僅可活絡台灣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連帶使得外資更願意放心大膽投資台灣,其結果勢必會讓台灣經濟的比較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當然,無庸諱言的,陸資來台對於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層面勢必造成影響,甚至是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這是任何一個開放政策必然帶來的結果,問題在於政府是否早作因應的準備,讓人可以平常心看待陸資來台一事,以及綠營可否拋開意識形態的糾葛,接受陸資來台無法擋的事實。 

  那麼,民眾就不會對陸資隨著政客與綠色媒體人云亦云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