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彭錦鵬:開創台灣虎虎生風新氣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4 12:27:33  


台灣競爭力論壇供圖。
  中評社台北2月24日電/台灣競爭力論壇23日於“立法院”紅樓202室舉行“開創台灣虎虎生風新氣象”新春記者會。本次研討會由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教授擔任主持人,台灣競爭力論壇秘書長彭錦鵬教授進行引言。

  以下為彭錦鵬文章主要內容:

  虎年依始,全民熱烈盼望“國運”發展能夠虎虎生風,展開新氣象。新氣象代表的是,國家生命力的蓬勃發展,而國家生命力的蓬勃發展,需要依賴具有企圖心的政治領導階層、“中央政府”完善、健全的政策規劃力、執行力,以及民間企業充沛的活力。

  從歷年來的國際經濟競爭力調查觀察,台灣民間企業的活力充沛,競爭力遙遙領先,在各種分項調查中,往往都在全世界前十名之內。台灣整體電腦信息工業,特別是在硬體方面的製造和研發,更是遙遙領先世界各國,成為台灣工業發展的龍頭產業。

  然而,在陳水扁執政八年之後,政績貧乏、貪瀆成風,陳水扁終因捲入多起弊案而被判刑。馬英九在全民仰望之中,以百分之五十八的超高得票率獲選為“總統”,非常可惜的是,將近兩年執政的結果,民意支持度始終徘徊在百分之二、三十之間。“中央政府”的執政能力更因去年八八水災的處理不當,而深受質疑,施政能力一直到最近“行政院長”吳敦義大力倡導“庶民經濟”、文官體系要有民眾的同理心,才使一般百姓重燃信心。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國家生命力”從豐沛到匱乏、凋零,林建山指出,主要顯現在三方面:一是社會有氣無力,“國家”施政不再強調所得效應與就業效應,新世代機會困窘。二是政府有權無膽,施政只有選票考量,政府部門缺乏創新,也不敢有前瞻宏識的大作為。三是民間企業有能無心,民間企業在國際化環境之中掌握台灣絕對的軟硬實力下,民間資本得以自由進出國界,就越來越不在乎台灣的政局與商機。總的來說,台灣生命力的萎縮正是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非常可能產生的,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果。而這也是今年政府推動兩岸經濟架構的過程中,必須進行深沈思考和檢討改進的重點。

  無論從就業或消費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年中,由於台商不斷前往大陸投資、設廠,而台商赴大陸的人數越來越多,並且向下延伸到各層級的從業人員從台灣移往大陸工作,最終導致台灣的中上階層消費力在台灣本土市場上逐漸流失。而同一時間台灣資方、管理階層所擁有的雇用能力,也因為遷廠,或甚至於單純的關廠,使得台灣的一般勞工就業機會不斷惡化。台商赴大陸發展的結果,造成就業機會的流失,甚至於造成十幾年來台灣就業市場上薪水始終無法提高的困境。十幾年來薪水徘徊在低檔,直接造成了一般受薪家庭少生子女的現象,更不論不婚族日趨普遍的社會現象。而這多年來發展的結果,就是現在大家感到驚心觸目的,全世界倒數第二名的人口出生率。

  對比來看,中國大陸的發展在二十年中突飛猛進,中央到地方致力建設的企圖心和執行力,已經使得全世界不得不刮目相看。根據政治大學中國經濟資料庫二0一0年最新版“中國經濟世界排名”的報告,中國安然度過金融海嘯,有十九項經濟指標,躋身全球前三名。其中七項世界第一包括:外匯存底、經常帳收支均衡,製成品出口、辦公和電信設備出口、煤產量、煤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再看韓國的情況,韓國從一九七0年代以來銳意改革,經常到台灣來取經,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風暴之下,韓國經濟搖搖欲墜。但是韓國政府和人民憑著堅定的決心和企圖心,在世界經濟舞台上,已經散發無限的熱力。韓國的造船業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韓國半導體、面板等實體產業在全球崛起,韓國的寬頻網路、線上遊戲、韓風文化產業也不斷竄起,逐漸稱霸亞洲。韓國在國際舞台上縱橫牌闔, 韓國外交官潘基文出任聯合國祕書長、韓國主辦奧運和世足賽、加入OECD、即將主辦G-20經濟高峰會。韓國上下同心合力,憑藉明確而充滿野心的國家生命力,在最困窘的經濟情況下,仍然殺出一條康莊大道,成為國際舞台耀眼的明星。韓國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在民主政治的發展,也是值得台灣引以為鑑的。韓國自一九八0年代以來的六位總統,其中兩位全斗煥和盧泰愚被判刑和特赦,另外一位盧武鉉則因為太太涉嫌貪污而自殺。雖然有三位韓國總統下場如此不堪,但是金泳三和金大中則奠定了韓國民主政治、法治發展的基礎,和積極經濟建設的藍圖。也可見國家領導人企圖心和廣闊視野的重要性。

  過去二十多年,台灣在經濟發展奇蹟的基礎上,進行民主政治的轉型、政黨輪替、持續的“修憲”、人民有權決定政策的信念建構,已經形成成熟的公民社會理念。另一方面,兩岸關係和國際環境不斷變遷,全球化的衝擊越加明顯、中國全面崛起、全球暖化、氣候劇烈變遷、恐怖主義無所不在、全球金融危機一觸即發,都在考驗每個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制度的健全性和永續發展性。

  因此,雖然在可見未來,台灣政府仍然經常性地必須面對選舉和執政權的挑戰,但是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治理制度,推動健全合理的公共政策,顯然是開創台灣百年盛世的制度性作為,而不能完全依賴“口號治國”、“選舉考量”、“選票顧忌”而不敢有大作為。

  有鑑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日子越來越近,建國百年慶祝活動也在陸續籌備開展之中,我們希望建國百年慶祝活動能夠和今年政府的施政更加密切結合,以建立更健全合理的制度,落實對人民具有創造就業效果、增進社會正義、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的“建立制度”活動,來強化建國百年所具有的時代意義。以下從這個觀點提出幾項看法,以營造台灣虎虎生風新氣象的社會共識。

  (1)從全觀型治理的角度,大力“行銷台灣”。以往傳統的政府觀念,都是由“觀光局”單獨扛起責任,事實上國際觀光活動除了自然景觀之美外,更要靠整個社會的文化涵養、歷史傳承、社會人情、公共建設的多方面配合。而為了營造行銷台灣觀光的價值,透過電影拍攝城市風貌,已經成為城市行銷的必要手法。以拍攝電影《艋舺》為例,為協助該片拍攝就需要協調廿七個台北市的局處,《一頁台北》更牽涉廿個局處的申請作業。以行銷台灣而言,從今年起的政府和民間作法,應該用比較高、遠的角度,打破政府各部會之間的藩籬,共同推動跨部會全觀型的行銷台灣策略。政府的各部會都應該致力於討論出,如何以最有效的行銷手法,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透過適當的行銷管道和文化活動以及各產業的連動關係,例如國際性學術會議、非營利組織國際會議、國際貿易展覽等等,全面提升觀光、醫療產業、會議產業、自助旅行等能夠帶動經濟活動、促進大量就業的行銷活動。例如今年上海正要舉行世界博覽會,則政府如果能夠透過世界博覽會進行台灣行銷的活動,將是成本效益最大的國際行銷管道。

  (2)舉辦全台行政會議。今年一月“教育部”主辦全台人才培育會議,透過“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外交部”、“農委會”、“經建會”、國科會、“人事行政局”、“新聞局”、“文建會”、“勞委會” 、青輔會、研考會、甚至於“考試院”的“考選部、銓敘部”等等跨部會的全台會議,檢討一二十年來人才培育政策的缺失,並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案。“行政院長”吳敦義更要求在半年內,具體落實改進方案。而在全台行政體制上,“立法院”剛剛通過“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正、“中央總員額法”的立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修正,地方制度法以及院轄市擴增等重大政治變革,則透過全台行政會議全面檢討行政體系的組織和運作,絕對是迫切需要的。

  (3)召開全台經濟會議。由於全球經濟分工的影響和資本主義的不斷擴張,各國貧富差距懸殊的情況越來越形惡化。另一方面,有鑑於台灣外環境的重大變化,全球暖化所帶來能源產業的重大變革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調整,台灣在經濟發展的政策應該做何調整,並且與民間企業、一般社會大眾共同認知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已經是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上,究竟應如何兼顧產業發展的需求與民生、環保的需求,也是需要政府與民間開誠佈公地進行廣泛對話。以往由政府片面主導的經濟政策和規劃,不免有視野上政策斟酌的盲點,長期的經濟政策也不見得能夠適應二十一世紀的需要,透過全台經濟會議全面加以重新檢視,其集思廣義的效益是相當巨大的。

  (4)召開全台教育會議。雖然今年一月的全台人才培育會議,對於教育體系的變革也多所討論,但是對於各級學校教育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價值,則討論仍屬稀少和淺薄。舉例而言,大學教師的升等是否完全決定於學術研究的貢獻,而完全漠視教師對於社會的貢獻,在全台人才培育會議中,只有一位出席者曾經大聲疾呼。而十年教改引起諸多爭議,則教改的功過檢討,也應該透過全台教育會議,進行有效的對話與調整。

  (5)儘速建立高級文官團。“人事行政局”吳泰成局長已經在今年一月正式宣布政府要推動高級文官團。目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0國中,已經有9個國家明確建立“高級文官團”的制度。根據OECD在2006年的調查顯示,30個成員國之中,有22個國家 (也就是73%)對於高階文官已經建立了獨特的團體,或者視為獨特的團體。建立高級文官團的背景是,政府與人民都需要政府強化領導階層,以便應付全球化、地方分權化、以及信息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下,迅速多變而複雜的治理環境,同時還要避免私部門高薪的挖角,以便儲備政府的制度性記憶能力。面對政務人員川流不息的流動,影響到政策連貫性,建立高級文官團以吸引優秀文官、建立政策一貫性、形成政府的智囊團,在政府動輒考慮選舉而忽略政策一貫性和政策執行力的情況下,高級文官團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必要制度。

  (6)政府大力倡導提升出生率。“內政部”二月五日公布統計數字,去(98)年出生嬰兒計19萬1,310人,粗出 生率千分之8.3,兩項指標都再創新低。台灣已與德國並列 為最低出生率的“國家”。出生率超低所代表的意義是,台灣未來的人口結構將會比其他國家更為快速老化,而二十年後的勞動人口數量將會快速萎縮,如此將使得到時候的勞動人口扶養負擔非常沈重。“內政部長”江宜樺前幾天在一場餐會中,相當認真的表示,應該“不擇手段”提升出生率,並且開玩笑地表示,“以生育五位”為目標。究竟如何提升出生率,以應付未來的人口危機,也許也應該透過全台人口會議來廣泛尋求共識。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