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朱立倫、林中森同屬“消失的物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0 09:19:02  


因應風災倉卒改組上陣的“吳內閣”,不折不扣是馬、劉、吳各擇其人的拼裝車。
  中評社台北2月20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新歲除舊,展布新局,不脫人事與政策。馬政府自八八風災“內閣”改組後,又經過四個月,去年三合一選舉後,“行政院長”吳敦義曾透露,不排除在元旦或二月間再次微幅小調“內閣”人事,但從元月“立委”補選迄今,“內閣”微調仍只見影未聞風,面對任期兩年多有限的時間,戰鬥隊伍猶未就定位,府院會不會在“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前後,擺定人事,重振政府形象與效能,值得觀察。

  社論指出,無可諱言,台灣政治環境惡化,名嘴指點江山,專業只能靠邊站,“立委”從廟堂內到廟堂外,也得學名嘴般無所不能談、無所不能罵的本事,說“官不聊生”容或言過其實,但政務官威望不再,缺乏一言九鼎的公信力,卻是不爭的事實。“劉內閣”時期,勉強還有個“半團隊”的架勢,可惜,學者專業不敵天災人禍,因應風災倉卒改組上陣的“吳內閣”,不折不扣是馬、劉、吳各擇其人的拼裝車。拼裝車不打緊,麻煩的是,拼裝車的各個零組件,顯然默契不足,既無法發揮團隊戰力,甚至還充斥著不知所為何事,數月以來未嘗公開對政策說明過的首長,民眾叫不出首長的名字,首長也希望民眾最好忘了他的存在,好讓官位能在砲火外安然混過。

  於是乎,檯面上,只見被罵臭頭的馬英九、忙昏頭的吳敦義,少數“勇於任事”的官員,還肯為政策辯護,比方說“衛生署長”楊志良,為了健保漲不漲,已多次與吳敦義意見不一,其實吳、楊說法沒這麼大差異,目標都在“調漲富人健保費”,卻搞得彷彿楊志良隨時可能掛冠求去。其他首長多屬沒有聲音的人,比方說,“經建會主委”從陳添枝更迭為蔡勳雄之後,“經建會”角色立刻從政府重大政策中消失。過去,陳添枝還多次出面為“行政院”調節水電油、以及兩岸簽署經貿架構協議說明或辯護,蔡勳雄主事下的“經建會”,卻讓民眾幾乎忘了該單位的存在。

  同樣的,“副院長”朱立倫從桃園縣長轉任,從此低調敬謹地跟在吳敦義前後,每天悶著頭主持大大小小會議,但卻從公眾舞台上消音,至於朱到底會不會投入五都選舉?就像一則“江湖傳言”,說來說去得不到本人的證實,如此低調的結果,可以想見就是反映在民調市場上,升官後的朱立倫反不若縣長時代的朱立倫。還有一個重要職務─“行政院祕書長”,同屬“消失的物種”,吳敦義前任─劉兆玄的祕書長已經被批評,沒扮演好應有的角色,吳敦義的祕書長林中森,則沒有民眾叫得出他的名字,出席任何公開活動,林永遠是沒有聲音的人,這和當年“行政院祕書長”形同院的發言人,簡直有天壤之別。再如過去扁政府時代的“行政院”還經常有“政務委員”為自己主持的法案,力抗在野黨的杯葛,現在的“政務委員”多數無人知曉其姓名,遑論其工作。

  社論說,政務官或許不能太多話,但肯定不能都沒話,政府政策出檯,最熟悉政策內容與目標的,非機關首長莫屬,機關首長都不說話,要誰為政策辯護呢?過去,政務官是培養人才最重要的場域,特別是財經金首長,無不輾轉歷練完整;現在,部會首長卻成了人才陣亡的沙場,平均政治壽命不到兩年。結果讓政府用人陷入惡性循環,一流人才不肯屈就每天挨罵的戰場,二、三流人才投入戰場,瞬間陣亡,政府團隊永遠不可能養成共事的默契和戰力。

  吳敦義臨危受命接事,當時的情況,不容許他好好擇定團隊,數月以來,以吳敦義的聰明,肯定看到“行政院”團隊的問題,哪些人始終搞不清楚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哪些人始終不明白自己該說什麼話?哪些人永遠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合作?哪些人永遠膽怯畏事避戰?儘管政務官不能更迭頻繁,但是,政務官適任與否影響太大,也不容許長時間放縱不處理。

  社論說,新歲新氣象,人事是展現新氣象最快的方法,不必為換而換,卻務必要以功能、作用,做為人事更迭的指標,每一位政務官都要發揮一己之長,為整體政府團隊帶來最大效益,機關首長就是機關的靈魂、機關的腦,適任者可將部會戰力發揮到極致,反之則連帶拖垮府院戰力,距離二○一二只有兩年的時間,聲望已趨低迷的馬政府,實在沒有蹉跎猶疑的時間和空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