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遵義認為,雖然上海近年發展迅速,但香港毋須將眼光盯著上海。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香港近年面對產業空洞化、上海等內地城巿崛起的挑戰。行政會議成員、中大校長劉遵義認為,香港未來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拉得住廣東”,他指廣東巿場有近一億人口,“你能夠服務到廣東,已經夠啦,等於一個日本,你做到東京還不滿足?但若拉不住廣東就甚麼都無得做。”他又預期內地十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會全力推動內需,香港應作出針對性的調整配合。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正在制訂十二‧五規劃,規劃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的經濟發展方向,本身是著名經濟學家、近年更被視為中央經濟智囊的劉遵義認為,雖然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沒有五年規劃的傳統,但從香港的利益考慮,應該盡量爭取與內地的規劃協調。他指,香港過去很大部分的本地生產總值,來自出口貿易;但預計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將不會再倚重出口,轉而推動內需,香港應看準這一點,作出調整,配合內地轉型。
劉遵義認為,良好的商譽及語言能力,都是香港的優勢,惟香港未有善用,相反台灣做得不錯。例如在內地賣方便麵最成功的品牌是“康師傅”,“‘康師傅’本來是台灣一家很小規模的公司,現在據說已佔中國方便麵市場四成,‘旺旺’也做得不錯。”他說,“香港要看得長線些,要建立你的商譽、品牌,只掛住賺快錢,梗無辦法啦。”
他指出,香港三十年前的發展遠遠優於內地,“那時內地租平人工平,製造業都搬上去,改革開放沒有香港,就不會這麼成功;但現在身分角色有轉變,中國不再靠香港,我們要想下如何靠中國……如何增值,做他們不能做的東西。”
因此,香港需要維持自己的比較優勢,除了商譽外,是與國際接軌,“英文也是一個優勢,如果我們英文不好,同中國一個城巿有甚麼分別?”同時要保持香港社會的開放性,“戰前上海繁榮過香港,除了位置外,還因為上海很國際化,有英法租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去。香港那時為甚麼不行,因為英國人霸住晒。”
劉遵義認為,雖然上海近年發展迅速,但香港毋須將眼光盯著上海,因為香港旁邊就有廣東這個近億人口的巿場,“如果香港拉得住廣東,不要想再北的地方,香港能夠做到廣東的龍頭,廣東的金融靠晒你,你能夠服務到廣東,已經夠啦。(廣東)等於一個日本咁大,你做到東京,仲唔滿足?”他續說,相反,“廣東的生意都唔畀你做,講咩同上海爭。”
劉遵義指,在廣東市場站穩了陣腳,可以在廣西和泛珠三角“拉”生意,更可將市場伸延至東南亞。他說,東南亞的華僑,很多來自廣東、福建,他們一向對香港人流和資金流都很自由很熟悉,他們若對中國有興趣,香港絕對可以扮演中轉站的角色,把東南亞的生意也“拉”過來。
他提醒,香港要與廣東、深圳合作,就不能“只想自己著數”,要抱著“雙贏”的想法去合作這樣才能持久,“你唔好話叫,中央逼廣東同我們合作,(好像)你兩個細路哥,佢地唔鍾意一齊玩,你話一定要同佢玩,咁玩得幾耐?”他強調,香港與廣東合作,“一定要兩邊都有意願,要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