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專家:“俄是中國能源附屬國”不值一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2 15:07:30  


 
  俄能源市場應該在東方找

  記者:你怎麼看俄中兩國的能源合作?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所有項目中,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是最成功的。中國向俄方提供了總額為250億美元的貸款。此前,該地區沒有類似的石油或者天然氣管道。通過這條管道,可以將俄羅斯的石油銷售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所以說,這條管道對俄羅斯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我個人認為,如果中俄之間能夠達成協議,利用中國的不凍港,儲存並銷售俄羅斯的石油,這是對雙方都非常有利的事情。俄羅斯的油氣資源過去主要出口到西方國家,而現在看來這不太符合邏輯。因為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亞太國家發展得非常快。如果說歐洲還在危機中徘徊,那麼亞太國家可能已經走出了低谷。所以說,俄能源銷售市場應該在東方找,而不是在西方。

  記者:在一些俄羅斯學者中,有“俄羅斯成為中國能源附屬國”等論調,你怎麼看待這些觀點?

  奧斯特洛夫斯基:我認為,與其說這些人擔心中國,不如說是害怕中國,就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有句俗語說,“俄羅斯—中國很近,北京—莫斯科很遠 ”。俄羅斯人還不夠了解中國,尤其是生活在歐洲部分的居民。俄遠東地區的人並不害怕中國,他們是鄰居。如果有300萬俄羅斯人去過中國,那麼其中200萬人是來自遠東地區的居民。很多遠東地區的老百姓甚至在中國買房、居住。他們什麼也不害怕,甚至想到中國長期居住。

  有關“能源附屬國”的說法甚至不值得去反駁。2008年,俄向西方出口2.5億噸石油,而出口到中國的石油不超過1500萬噸。天然氣就更不用說了,向中國的出口量幾乎為零。我的專業是經濟,數字是最能說明問題的。東西兩個方向的出口量一比較,立刻就明白俄羅斯是誰的“能源附屬國”了。但可惜的是,一些媒體拋出這些怪論,老百姓就相信,沒有多少人能以批評性的眼光看待這些宣傳。

  記者: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去年12月開通後,梅德韋傑夫總統就提出:“俄能源企業應該對競爭做好準備,市場是不會寂靜的”。你如何看他這段話?

  奧斯特洛夫斯基:是的,西方和東方的市場都不可能寂靜,或者是等待。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快,有資料顯示在2020年前可以達到15%,但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還是會增加的,而且這是一個有支付能力的大市場。2006年俄天然氣集團簽署了阿爾泰管道協議,因價格原因卻不去履行。據我所知,中國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還是煤炭,約占2/3,因此天然氣價格只能和煤炭掛鈎。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出高價錢。這就是中國的國情,中國永遠不會同意歐洲價格。另外,中國要實現氣化,還要更新很多設備,這都是很大的花銷。從經濟的角度看,歐洲價格對中國的能源公司是不合算的。中國和土庫曼斯坦在同一年簽署了天然氣開采及管道建設協議,此後僅用3年就初步建成。也就是說,是俄羅斯自己把中國市場讓出去了。俄羅斯僅靠出口西方市場和供應俄國內市場是有限度的,開發中國市場是不可避免的選擇。而且應該明白,市場需要逐漸培養,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