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望保競爭力 香港速遞業盼獲納入CEPA框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8 10:09:36  


港資速遞公司全日忙個不停,個別客戶每日花費高達九百元送件。(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2月8日電/內地去年十月通過新郵政法,提供內地和本港速遞(中港件)的本地速遞公司將被當作外資公司,經營門檻大大提高。香港速遞業協會會長吳江預計,新例一旦全面執行,本港速遞公司的營業額將暴跌四成,隨時釀成倒閉潮,大中小型公司的中港件速遞成本亦上漲一至兩倍,他促請當局爭取將速遞業列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

  香港大公報報道,踏入新郵政法的緩衝期,速遞業界憂心忡忡。吳江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港有接近三百間中小型速遞公司,僱員超過一萬人,營業額超過十億元,每日處理過百萬中港件。雖然中港件訂單只佔本港速遞公司的一至四成,但中港件利潤遠較本地速遞高,約佔速遞公司利潤的四成。

  新郵政法令成本提高

  吳江預計,一旦郵政法真正實施,在東莞等地設廠的首當其衝。“內地唔做得,實冇曬(生意)。”他預計客戶將轉用能進入內地市場、收費較高的香港郵政,導致經營成本上升。

  本港速遞公司的本地速遞,普遍首五公斤收費約八至十元,中港件則約三十至四十五元。香港郵政的特快專遞每件約一百一十八元,大型外資速遞公司(DHL、FedEx等)則約七、八十元。

  業界指工貿處回應慢

  過往,速遞公司以“普通公司”身份在內地註冊,日後若以外資公司註冊,吳江稱“門檻高到冇可能”,只有大型外資公司負擔得來。“郵政法會考核幾多據點、請幾多人等等。若在廣東省開十間分公司,成功機率當然高。”目前聘請過百人的本地速遞公司只有十多間。

  吳江希望當局爭取將速遞業列入CEPA框架,將港商和外資公司分開,港商待遇盡量貼近內地公司或維持原狀。他說,速遞業界早在去年五月向工業貿易署求助,其後也接觸了相關部門,但直至新郵政法通過,當局仍沒有給予一個滿意的回應,他稱業界不排除示威表達不滿。但據記者事後了解,政府方面已經注意到業界的聲音,且已經在積極跟進事件。

  公司日花九百元送件

  郵政法通過或令中小企速遞成本上漲,香港中小型企業協會聯合會主席劉達邦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對法例持觀望態度,希望內地當局不要視本港速遞作外資公司看待,“小的(公司)都應有生存空間。”聯合會有八百個商戶會員,半數會員使用速遞公司的“中港件”服務,內地設廠、跟內地有業務往來的貿易公司,都較多透過速遞“看版”,每日速遞成本可高達九百元。

  若速遞公司因門檻太高而停止“中港件”服務,中小企要選擇新的“替代品”,即香港郵政、外資速遞公司和內地速遞公司。劉達邦說,前兩者經營成本重,後者質素成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