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高錕榮歸 諾貝爾奬牌永留香港中文大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5 17:18:36  


2月5日,“光纖之父”高錕與太太黃美芸今天首次公開露面,回到中大主持其個人成就展的開幕儀式。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2月5日電(記者 梁卓鈞 何耀雄)1966年,一位年青香港科學家寫下了一篇革命性論文,從此徹底改變世界通訊歷史,成就驚世成就;今天,這個已成“華人之光”的科學家榮歸,並決定把畢生榮譽留在香港。

  自十二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奬後,“光纖之父”高錕與太太黃美芸今天首次公開露面,回到他執掌教鞭近三十年、並一手創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主持“桂冠學人返故園 — 中大前校長兼諾貝爾獎得主高錕教授成就展”開幕禮,行政長官曾蔭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里斯和署理中大校長華雲生等二百多名嘉賓到場致賀。

  由於高錕已患上老人痴呆症,無法親自演說,由太太黃美芸代為演講。黃美芸在開幕禮上表示,“高錕把半生心血放在光纖研究上,這個萌芽於四十四年前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意念,把世界通訊模式徹底改變。希望他的奮鬥經過能激發年青人勇於求知探索、永不言棄精神。”

  黃美芸又表示,“要是沒有光纖,便沒有互聯網、電郵、Facebook、Twitter、Youtube這些超凡意念。網絡世界仍在繼續發展,深信香港不少青年或許也構思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新意念,大家必須對他們多加關注和鼓勵,並提供適當空間以助他們發揮所長,夢想成真。”

  高錕1949年移居香港,在港就讀高中、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在港生活逾三十年,是名副其實的“港產”學人。此次得奬受廣泛關注,逾百中港兩地記者把中大工程學院的展覽廳逼得水洩不通。

  港人以高錕為榮,黃美芸也說,“高錕是屬於香港的,非常理解公眾對丈夫獲得諾貝爾獎的興奮之情,而高錕對能夠跟大家分享這份殊榮亦感高興。”

  曾蔭權在開幕式上當面讚揚高錕為“香港人的光榮”,指他的革新成就改變了世界網絡通訊,是香港年青科學家的學習榜樣,希望年青人仿傚、努力把香港建立成創新之城。

  出席活動的中大候任校長沈祖堯也讚揚,高錕是第一個拿諾貝爾奬的“地地道道”香港人,也是香港中文大學最出色的研究員。他付出了巨大努力和時間,最終獲得回報,可鼓舞香港中小學生和研究學者。尤其他沒將發明申請專利,造福世界,更顯偉大。

  中大已決定會在工程學院附近擺放一座高錕雕像,象徵中大學生獨立思考。另外,校方也表示會設立研究老人痴呆症治療的高錕獎學金,並在下月中舉辦步行籌款活動,高錕夫婦已承諾出席,黃美芸希望公眾支持獎學金。

  高錕已承諾會將諾貝爾物理學獎牌獎狀及另外17個國際奬項永久送贈予中大。“成就展”將展出世界各地向高錕致賀的函件、光纖研究手稿,以及他親手做的陶瓷,展覽將於星期六起在中大圖書館公開展出,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

  留港期間,高錕夫婦也會出席步行籌款、母校聖若瑟書院適135周年校慶和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命名儀式及郵票小型張設計比賽頒獎禮等多項歡迎活動,讓港人一睹“光纖之父”風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