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軍售危害更大
其實,也有非親美的中國學者與筆者有相同的認知,但在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的問題上,卻還是無法達成共識。正象人們所知道的,美國這次軍售清單中可能不會有F-16C/D戰機,但並不能確定今後不會重啟;事實上,單就“愛國者-3”型導彈以及與台灣防務通訊相關的器材方面而言,就早被中國軍事專家解讀成“導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試想,俄羅斯總是因為東歐反導系統而與美國角力不斷,如果將台海也納入到“導彈防禦”體系,其對中國的威脅性應該遠大於F-16C/D戰機,除非所謂的中國學者感受不到問題的嚴峻性。
那麼,中國究竟應該如何來應對呢?毫無疑問,中國立場還是應該繼續堅守,但老是“堅決反對和嚴正交涉”卻還是於事無補的;正因為存在這種一樣長期體驗,以致一些中國學者為此而提出了自己的應對主張。然而,不論是相對強硬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向美國的潛在對手出售武器”之激烈選項,還是相對溫和的“可以中止中美軍事交流”之軟性方略,實際上都無法推動自身目標的實現;日益和緩的台海局勢會否因為新一波的對台軍售而再度發生波折,應該是沒有多少疑問的。
不激烈但更有效
需要強調,一些親美的中國學者不認同強硬做派的思考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合理性的。顯然,在中國政府已先後對關於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的聯合國決議表達支持立場的情況下,卻又要對它們提供武器裝備,這不是自打耳光嗎?!如果情態果真如此呈現,這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會造成怎樣的深重衝擊呢?同樣,溫和派的主張也不會有任何效果。事態很清楚,如果美國對台軍售的過程完成後又提出恢復中美軍事交流,中方又該如何應對呢?如果拒絕,則很容易被定性為不負責任;相反,如果又接受恢復中美軍事交流,那這次停止又有什麼意義呢?再加上已經確定的胡錦濤主席明年的訪美安排又該如何進行呢?是拒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