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復旦歷史系教授:孔子需要研究,也需要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1 00:24:59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中國網報道,“孔子需要研究,也需要爭論。”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已經爭論了2000年的孔子,未來2000年裡必定還會被爭論。”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還原過程中的“真實孔子”比“說不盡的哈姆雷特”更有嚼頭。幾乎每個看完《孔子》的觀眾都能說上幾句。不過,歷史文化這碗心靈雞湯,往往會因為商業烹調變得五味雜陳。是偶像、先師、聖人?或是落水狗、私生子?孔子在20個世紀的解讀中,面目為何漸漸模糊?

  網絡上關於“孔子”詞條的搜索有1650萬條;諾貝爾獎得主在聚會上說,解決本世紀的問題需要“孔子的智慧”;1.8萬字的《論語》,被“爆”成了發行量500萬册的《<論語>心得》;搭上孔子的學者也如超女快男般躥紅。孔子“世俗化”的熱度,幾年間從熒屏燒到出版業,終於燒上了大銀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看過《孔子》後給出的評價是“還行”:“畢竟關於孔子,怎麼拍都會有錯,都會挨罵。”影片中的孔子會射箭、懂兵法,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這個“綜合形象”讓很多觀眾一頭霧水,模糊了印象中的孔子。張頤武表示,其實影片中孔子的各種剖面,在歷史典籍中都能找到根據,可以說“無一不無來歷”。《孔子》在史實的基礎上做了豐富和想象。“影片按照史籍中孔子的‘影’和‘邊’,給出了一個大限度張開的孔子形象。”

  就像2小時的影片無法平衡褒貶爭議那樣,對孔子如日中天的熱情,在朱維錚看來,只是孔子地位起起伏伏過程中的另一個波峰,“孔子畢竟活在2500年前,他不能預見今年的世界。歷史不能都拿來古為今用。”他說,爭論孔子說什麼和怎麼說都很重要,面對聖人,需要弄清的問題在於,“真實形象是什麼,被扭曲的形象又是什麼”,孔子不需要“被神話”,“一個人哪有那麼多的神通?為什麼孔子一會被捧上天,一會被打下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