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春運文化說是文人矯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00:13:02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此間光明網刊載王呈偉的文章說,看了1月19日 文匯報筆會上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春運是一種文化現象》,心裡總絞著一種說不出的痛;覺得文化一詞正被文人所濫用;不管人世間傷痛如何,都可用文化色澤一抹了之;潤色耶?裝飾耶?非也,春運乃眾生為生存而奔,為命運所驅,不得已而為之也! 
   
  春運若是一種文化,該包含多少人間傷痛啊!那只有擠在候車室裡無法移動的旅客知道,只有買了票上不了車的返鄉人知道,只有拿了票上了車,而車上竟超載得連廁所間都擠滿了人的乘客知道,這份艱難和痛楚究竟和什麼文化苦苦相連呢?與其說是鄉情、親情,毋寧說是一路的傷情與沉重。古人用“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渲染出一種早行的感傷;用“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表達那漂泊在外的滿腔愁緒;而現在的旅人擠在一起,堆作一處,像壓縮在鐵罐裡的沙丁魚,這該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呢?偏有人略去痛楚不談,抽出其中一絲帶血的傷痕,硬說是激湧著文化的熱情,真可以成一種文化現象了,可這種文化不過文化人聊發感喟的談資罷了。

  由此看出,現代人與古人的根本區別在於,自己還沒有一丁點兒切身的體驗,就開始妄加揣測且形成文字了;而自己儼然一副站在高處俯視眾生慈悲滿懷的模樣:聳聳肩膀,雙手一攤,道一聲文化珍重……不,是春運珍重!年關迫近,春運的大幕已拉開,但願所有返鄉的人一路珍重。

  相信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不會忘記非洲角馬大遷移的情景:上萬只角馬,沿著一條永不變更的路線,一路翻山越嶺,涉水馮河,行走在一條與命運抗爭的險象徵途中,那一路向前奔湧的情景,真是馬蹄聲碎,殘陽如血!不知在人類心中湧起的是震撼還是壯懷?而對於角馬來說那只是一路求生的煙塵與疲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