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在也門首都薩那附近的山區,也門反恐部隊的士兵在進行應對綁架的演練。2009年12月25日美國發生炸機未遂事件後,藏身也門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聲稱對這起事件負責,導致也門反恐形勢趨於緊張。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從聖誕炸機案到駐阿富汗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遭爆炸襲擊,短短一周內,兩起恐怖襲擊震撼華府。
美國《華盛頓郵報》10日作評,認為這一波襲擊的實際影響力不亞於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只不過後者側重一次性大規模致死效應,而前者則好比是讓對手在“千刀萬剮式折磨中死亡”。
新華網引述文章說,策劃這些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非但沒有像美國情報人員先前所說的那樣“戰術失敗”,而且已完成對內“結構調整”和對外“戰略調整”,華府亟需一套全新戰略適應這種變化。
持續痛感
發生在去年年底的兩起恐怖襲擊,一次失敗,一次成功,現可證實均與“基地”組織有關。但華盛頓至今沒有確定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華盛頓郵報》認為,追溯至一年甚至更久時間以前,兩起襲擊的兩名實施者可能同時獲得“基地”組織新戰術的授意。
“美國人原本認為已經垂死的恐怖組織,在一周內策劃兩起襲擊……說明自2001年以來的美國國家安全政策亟需重審,”署名為布魯斯.霍夫曼的《華盛頓郵報》評論文章說,“與‘9.11’事件不同,‘基地’領導層正在采納一種新戰略。”
身為西點軍校反恐中心資深安全研究學者的霍夫曼指出,“基地”組織的這一新套路可以理解為“割千刀致死戰術”,不講究一時的規模效應,側重持續痛感。
當美軍先進的無人機在巴基斯坦實施轟炸、拍攝多到情報人員來不及歸類處理的間諜圖片時,不知名的“基地”成員正以“遍地開花”方式製造他們的襲擊。
耗死對手
文章分析出“基地”新戰術的一些特征。
首先,“基地”在採取一種分心戰術,試圖“耗死”對手。
就此,“基地”釋放出無數信息和威脅,讓美國的國家安全情報工作不堪重負,難以在萬千情報數據中找到頭緒和主線,摸不著“基地”主要脈絡,更加難以防範“基地”正在策劃中的襲擊。
以聖誕炸機案為例,美國情報人員承認在一年前就發現“基地”有計劃炸機,但卻無法提前將炸機陰謀與一名23歲的尼日利亞青年掛鈎。
其次,“基地”還在利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製造危機,從精神上打擊西方金融機構。文章說,50多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曾以一句“我們會把你們埋葬”威脅美國,而如今“基地”則對美國放話說:“我們會讓你們破產。”
在過去一年中,“基地”以聲明、錄像、錄音、網絡留言等形式不斷打擊西方金融機構信心,這種“軟打擊”成本不高,風險不大,卻效果不錯。文章說,同樣是炸機案,選擇聖誕期間操作,對西方國家構成心理襲擊和經濟襲擊雙重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