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關閉其位於東京六本木大廈的日本分社。此前,《新聞周刊》已於去年春天關閉了日本記者站。《經濟周刊》則以被彭博社收購為契機,在2009年12月將其東京分社編輯部統合進了彭博社日本分社。
中國青年報報道,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關閉其位於東京六本木大廈的日本分社。
此前,《新聞周刊》已於去年春天關閉了日本記者站。《經濟周刊》則以被彭博社收購為契機,在2009年12月將其東京分社編輯部統合進了彭博社日本分社。
隨著分社的關張,《時代》的一名在日常駐記者和編輯被解雇。據悉,《時代》今後會繼續在日雇用非常駐記者或專家進行採訪活動,在日本的銷售和廣告部門繼續留存。
《時代》周刊日本分社是1945年二戰結束後創立的。
始於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其傳統媒體的經營打擊頗大。由於各界企業業績下滑,在媒體上打廣告的投入自然也大幅縮減。報社、雜誌社2009年度紛紛出現巨額虧損。為應對經營困境,這些媒體紛紛採取裁員和精簡機構的節流措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經營危機”雖然是美媒撤離的一個因素,但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全部。與此同時,這些媒體正在中國接連開設新的分社。這從一個側面證明,在歐美媒體眼中,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超過日本,報道重心正越來越傾向於中國。
《朝日新聞》7日引述曾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的日本學習院女子大學教授石澤靖志的話稱,“美國傳統平面媒體業績低迷、日本新聞價值下降、中國崛起”三個因素,導致美國媒體紛紛撤離日本。了解日本的記者數量的減少,對於日本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另有媒體人士借機對日本國內“記者俱樂部”機制進行猛烈抨擊,指出該機制的存在令海外媒體無法自由參加執政黨或政府的記者會見活動。當前海外媒體更多撰寫關於中國的報道,其中固然有中國崛起的背景,但同時應該承認,在沒有“記者俱樂部”機制的中國,採訪起來更容易些。
所謂“記者俱樂部”,是日本獨有的報道機制,即在首相官邸、政黨、各政府部門和業界團體內設立記者室,由特定報道機構的記者構成。因該機制具有排他性,對報道內容具有壟斷和封閉特性,長期受到內外批評。
這位人士無奈地指出,海外媒體對於日本“記者俱樂部”機制的存在,先是憤怒,後來麻木,最後一步就是撤離關張。“這些百年老店一旦從東京撤出,恐怕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