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輿論對中國問題一致性唱贊歌不同的是,日本國內在新年之際,卻對日本的國情顯示出種種焦慮的情緒。據1月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新年伊始的日本像過去十幾年那樣被悲觀情緒籠罩,但今年的焦慮直接跟中國掛鈎,原因是2010年將成為一個標誌性年份——日本的經濟總量將被中國超過。日本擔心因為經濟強國地位與中國互換,進而導致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角色與影響力受削弱,因而顯得焦慮和不安。日本國民的這種憂患意識,一直以來就都存在。比如曾經的《日本沉沒》等著作,都能反映出日本國民的這種心態。
相較之下,自古具有憂患意識和居安思危傳統的中國,在經歷三十年的調整經濟增長之後,這種意識與傳統,卻似乎日顯微弱。中日兩國幾乎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時進行“大國化”的轉型。只是,中國進行的是“經濟大國化”的轉型,而日本則是“政治大國化”的轉型。相對而言,中國的經濟大國化轉型,似乎比日本的政治大國化轉型取得的成就更大。然而,我們能否就此沾沾自喜,答案卻是不言而喻的。中國在實現“經濟大國化”這一過程,中國和公民所付出的人力資源代價,環境代價,社會成本代價,顯然是無法計算的。這也是中國當代社會和公民所難以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