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多年歷史的台灣城殘垣古城牆,已列為一級古蹟。(中評社 趙家麟攝) |
明永曆15年辛丑(1661年)延平郡王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收復台灣,為紀念其故里,改一鯤鯓為安平鎮,並和子孫遷居熱蘭遮城,“王城”之名因此而來。清康熙22年癸亥(1683年)水師提督施琅擊敗明鄭軍隊,台灣歸入清朝版圖,府治移於東安坊(今台南市區);王城自此失去風光地位,改為軍裝局。
清同治10年辛未(1871年)軍火庫爆炸,城垣殘破,形如廢墟。殘留磚路遂成為官民修建房舍取用的材料。3年後欽差大臣沉葆楨建造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台灣城至此只留下斷垣殘壁幾無原貌可尋。
古堡上的“軍裝局”石碑,是1873年水師協鎮楊鉀南整建軍裝局時所立。1930年日人在台舉辦台灣文化300年紀念大典時,將此石碑移至現址作為紀念。
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局部重建方形台階式的磚砌高台,台的中央蓋起洋樓建築,這就是現今大家所熟知的安平古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