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澳天然氣協議失效不影響中國天然氣供應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5 16:35:14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日前發表聲明稱,伍德賽德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的液化天然氣框架協議已經失效,雙方未能達成確定的協議。

  根據2007年9月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伍德賽德將在未來15年至20年內,每年向中石油供應200萬至3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總價值估計相當於400多億美元。

  消息傳出後,在市場上引發比較強烈的反應。在中國天然氣供需矛盾凸顯,“氣荒”頻頻出現的時期,這筆交易的流產是否會對未來中國天然氣的供應格局產生不利影響,是否意味著中國天然氣進口形勢更加緊張備受關注。

  新華社報道,中石油晚些時候將正式發表聲明。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麗表示,框架協議達成後,未能簽訂正式的協議,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市場無須對此過多擔憂和過度解讀。

  據悉,澳方無法如期向中方供應液化天然氣極有可能是這筆交易未能最終確定的一大原因。

  曾擬向中方供應天然氣的西澳大利亞Browse項目,原計劃2013年起運行銷售。但伍德賽德及其合作夥伴預期2012年年中才能對其做出“最終投資決定”,因此,天然氣無法按原計劃向中方供應。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認為,關於全球天然氣市場將面臨總體過剩的判斷,可能是導致澳方有關投資格外“謹慎小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預測,到2015年,天然氣輸送管道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過剩容量,將增加到至少2500億立方米,達到2007年富餘容量的4倍多。

  此外,資金短缺也可能是困擾澳方的問題之一。分析人士認為,Browse項目預計總共需要約300億至500億澳元的投資。而伍德賽德目前能募集到的資金遠遠不夠。

  劉毅軍說,年300萬噸液化天然氣供應量相當於年40億立方米天然氣。與中國2009年預計9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量相比,僅佔4.5%左右,考慮到2013年中國天然氣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澳方的供應量不足以對整體供應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

  劉小麗進一步表示,中國正在形成由國產天然氣、進口液化天然氣、進口中亞天然氣、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緬甸天然氣五大來源組成的多元化天然氣供應格局,這將使得單一氣源所引起的安全問題大大緩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