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片面毀約”來自“片面簽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31 15:04:20  


  中評社台北12月31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事情應正本清源。美國牛肉進口鬧出爭議,起因於執政團隊對於影響如此重大的政策,沒有和社會大眾溝通,沒有和“立法院”溝通,甚至也沒有和同黨的黨團溝通,就自行決定了開放原則,跟美國議定了協約內容。而且在政策宣布過程中腳步錯亂,不同官員說不同的話;在民意壓力下,才又宣布行政程序的“三管五卡”。不就是因為這樣的過程,才弄得人心惶惶,繼而群情激憤嗎?

  看看最先站出來反對“中央”立場的,包括了台北市長郝龍斌,不就很清楚“藍營造反”是怎麼回事了嗎?郝龍斌的民意基礎和專業背景,都令他沒法支持此一政策。再看看郝龍斌“發難”反對進口美牛絞肉和內臟後,獲得的民意支持,還有其他地方首長的跟進,這些都明白顯示,“中央”的立場跟一般民意有多大的差距了!

  可以這樣說:整件事情起於政府悖離民意的“片面簽約”,才會有今天美方指責台灣“片面毀約”的結果。談判團隊最大的錯誤,在於高估自己決定政策的代表性,以為少數幾個人密室簽約,就可以拍板定案。政府對外談判雖不宜事前大張旗鼓,但總要探測和把守住民意底線,這樣簽出的約,才可能取得民意的支持和承擔,否則當然是不折不扣的“片面簽約”啊!

  沒有被諮詢的“立法院”,絲毫不知政策方向的社會大眾,為什麼要無條件接受“片面簽約”的結果?尤其此事涉及食品安全,本來就不是全無疑慮,韓國的例子在先,如今民眾選擇不接受這種結果,為什麼就要承擔“片面毀約”的指責?

  如今台灣是要揹上“片面毀約”的罪名了,但行政團隊難道要將責任推給“立院”?政府至今沒有認錯道歉,一心一意只想藉黨政協調的力量,讓“立法院”就範,甚至吳敦義現在所謂的“究責”對象,要落在“經濟部”和“衛生署”這些“小咖”頭上,這怎麼會是正確的補救方法呢?

  民意如此,行政團隊要找出更有效的社會溝通手段,也要想辦法跟美方重開談判解決問題。別一錯再錯,拿“美國報復”來嚇唬自己的老百姓了吧!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