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自貿區不無代價,但整體而言會是雙贏。 |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再過一天,中國--東盟10+1自貿區就要實施,這會對雙方各自的經濟造成什麼影響?《紐約時報》29日刊文認為,自貿區將帶來雙贏局面,雙方可以各得其所,東亞經濟也有望更上一層樓。
文章說,當除夕夜的時鐘走到零時零分,中國--東盟10+1自貿區就會正式成立。以經濟總量計,這將是繼歐洲自貿區和北美自貿區後,全球第三大的自由貿易區(FTA);以人口計,它更囊括了11個國家的19億人民,肯定是舉世無匹。
近年以來,中國和東盟10國的貿易額迅速增長,由2003年的596億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1925億,而10+1自貿區實施後,超過九成的貨品都會完全免稅,將會進一步刺激相互貿易活動,雙方都會同時受惠,因為中國現在渴求各種資源,而東盟國家則可望擴大對中國的出口。
正是這個互補之局,使10+1自貿區有別於歐洲自貿區和北美自貿區,由談判至達成協議直到正式落實,都沒有面對很大的反對阻力。此外,早在自貿區成立之前,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關稅已經相當低,而自貿區實施後,亦不會對雙方的經濟模式帶來結構性的轉變,但大家都有望從中得到一些好處,自然是不會拒絕。
根據協議,在明年1月1日開始,中國和“老東盟”6國成員--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就會免除幾乎所有貨物的關稅。至於其餘4個新晉東盟成員--柬埔寨、老撾、越南和緬甸--就會逐步降低關稅,直到2015年實現全免。
然而,在東盟區內,也有人對10+1自貿區抱有保留的態度。例如,一些本土企業家憂慮,一旦撤除所有關稅,來自中國的廉價貨品將會大舉進軍他們的國家,使他們更難保持以至擴大市場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