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在千年期盼中起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6 16:08:48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幾千年來農民能幹時靠土地,老了靠兒女,兒女不孝是受罪又受氣。新農保對於家境不好的老人是磕頭也求不來的大好事!”領到今年第四季度養老保險金後,74歲的王立柱那刻滿深深皺紋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新華社報道,祖祖輩輩都在山西省靈石縣生活的王立柱老人放了20多年的羊,父親也是羊倌,父親的父親還是羊倌。

  “國家補貼幫咱入養老保險,從今往後,農民也能領到養老金,好比送給咱一個養老的兒,可靠啊!”王立柱老人怎麼也沒想到,老了還能享受到養老保險。

  2008年10月,因為都超過60歲,王立柱老兩口直接參加了縣裡的新農保,第一次領到了政府每月每人10元的基礎養老金。從2009年開始,基礎養老金增加到30元。

  見到王立柱,他正拄著雙拐慢慢挪步。“我幹不了啥。老伴伺候個病人,每月能掙200多塊錢。政府每月給我們發養老金,有了這些錢基本不再向兒子開口要錢。”老人說。

  “新農保起步很順利,目前看保障水準還是偏低,我們要逐步擴面,寧可少上一個項目,也要把惠及十幾萬人的事辦好。”靈石縣委書記郭燕平介紹說,2009年支持新農保的預算達800多萬元,還將開始探索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爭取到2010年實現全覆蓋。

  山西靈石縣的新農保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在本月對廣東梅州、湖南長沙等地的調研中,新農保受農民歡迎之普遍遠遠超過記者的想像。

  坐在自家小院裡,王立柱老人想起祖輩父輩年老的日子:“那會兒,我爹給人家放羊,掙點口糧糊口,並給我爺爺養老送終,我爹去世的時候,是我給送終。”

  養老保障是農村面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子女長期在外打工,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2009年,中國政府進一步明確“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政策原則,農村養老新政在期許中起步。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農保試點。

  山西靈石、廣東梅州兩地試點分別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3月啟動,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目前地方模式正在和國家政策並軌。

  靈石縣尹方村村委會主任張建忠告訴記者,尹方村60歲以上的老人共202名,從今年開始他們每人每月至少能領到30元的基礎養老金。

  在廣東梅州市相對貧困的平遠縣,3月30日啟動試點的時候,百姓在郵政儲蓄銀行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僅幾個月的時間,就有近70%的應保農民參加了保險。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趙殿國坦言,目前試點地區包含了經濟發展好、中、差地區,也包含人口規模大、中、小地區。在西部縣以下地區,編制不足,經辦能力有限,信息化建設也存在困難。

  “目前正在爭取儘快擴大政策覆蓋面。中國有1億多60歲以上老人,實現全覆蓋國家財政每年需要拿出700多億元進行補貼,問題不是很大。”趙殿國說,但要達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的目標,僅剩10年時間,必須加快步伐。

  趙殿國表示,這項惠農政策面臨的最大考驗是基層經辦管理服務能力不足,有關部門正在開發相關軟件,但地方網絡建設能否跟上還有待觀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