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漢和:中國新岸艦導彈能重創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6 09:42:49  


新型岸艦導彈發射瞬間。圖中導彈爲國産新型鷹擊-62型岸防導彈。(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中國國防部網站援引《解放軍報》報道,報道了北海艦隊某岸艦導彈團舉行新型導彈首次跨海機動實彈射擊演練的情况。演練展開後,該團橫跨渤海灣並穿越華東、華北、東北三區,準時到達指定地域,發射導彈準確命中數百公里外的“敵艦”。報道篇幅不長,却透露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新裝備性能獲重大提升

  軍報的報道,首先說明中國海軍岸艦導彈部隊的機動能力顯著增强。解放軍早期的岸艦導彈部隊,基本都是固定駐扎在海島或海防要道,而在這次演練中,參演部隊長時間行軍並在陌生地域實施作戰,充分說明了新型導彈的遠程機動能力今非昔比。這既能令對手防不勝防並切實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也能隨時根據作戰安排或者戰術需要,在關鍵地域布設反艦阻擊力量,意義十分重大。

  報道中的另一個細節也值得注意,那就是該部發射的導彈命中“數百公里外”的敵艦。這個數字一方面說明新型導彈的射程明顯提高,另一方面說明與之配套的制導技術已經成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等外媒認為,解放軍新型岸艦導彈採用“慣性制導/全球定位系統加末端主動雷達制導”,並可兼容俄羅斯“格洛納斯”或國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衛星信號中斷的情况下,導彈還可以獲得艦載直升機或岸基飛機的中繼制導幫助。

  先進制導方式的大量應用,令解放軍新型岸艦導彈能夠打擊視距外目標。報道稱發射陣地位於“遼東海岸一個偏僻的山坳里”,這意味著導彈團自身的搜索探測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因此該部有可能是在其他單位的支援下獲得目標的位置數據的。這既是解放軍信息化建設的碩果,也是對協同作戰能力的進一步驗證。

  台媒稱該彈可打擊航母

  台灣《中國時報》網站22日載文稱,大陸的岸艦導彈部隊一直以航空母艦為假想敵,此次《解放軍報》主動披露軍演成功,其用意不言而喻。但由於報道並未明確指出靶艦處於何種狀態,所以該彈對航母或其它船艦的威脅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漢和防務評論》此前也曾分析稱,新型岸艦導彈的總重量為1350公斤,其中彈頭重300公斤,“開發這種導彈的主要目的是攻擊諸如航空母艦、兩栖登陸艦那樣超過萬噸級別的水面戰艦。2至4枚該導彈擁有600~1200公斤的投射能力,加上導彈裝填的燃料,有能力重創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

  事實上,解放軍為加强自衛能力而換裝新式武器,屬加强國防建設的正常舉動,而且主要是用來防止外敵逼近自己的領海,本是自衛之舉。倒是台灣媒體大驚小怪的報道,與日趨緩和的兩岸關係形成鮮明對照。

  岸防部隊仍有用武之地

  機動式岸艦導彈的組成部分及操作人員搭載于車輛上,可駛入臨時選定的陣地突然開火,並可隨時轉移,故生存能力很强。目前世界上部署岸基反艦導彈的國家,主要有歐洲的俄羅斯、挪威、瑞典、意大利,亞洲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泰國等。

  中國是瀕海大國,但由於多年來科技和國防實力相對落後,長期以近海防衛為指導思想。今天,隨著中國海軍逐步走向遠洋,海上防禦任務將更多地由艦隊和航空兵承擔。因此,有觀點認為應逐步减小岸防部隊的規模。但從現實來看,中國尚不可能完全拋棄岸防部隊,至少在短時間內還將保持一定規模的岸艦導彈部隊。在這種情况下,換裝新式武器完全符合邏輯,報道中的新型機動反艦導彈就是明證。

  隨著岸艦導彈部隊“鳥槍換炮”,其任務性質也有所改變,已經由最初的要地防衛過渡到近海機動防禦。也就是說,我岸艦導彈部隊已經擺脫“靜態防禦”的陳舊作戰模式,能夠及時根據海上的敵情變化,隨時調整部署,並與友軍開展聯合打擊行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