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崔世安:祖國是澳門發展的堅強後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9 12:33:01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澳門回歸祖國10年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和基本法成功付諸實施。澳門呈現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再過幾天,新一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傳承創新?中央台就此專訪了澳門特區政府候任行政長官崔世安。

  澳門回歸祖國10年來,隨著財政收入的不斷增加,特區政府秉持“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的理念,努力發展經濟,切實改善民生,使澳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如今,澳門居民平均壽命達到81.5歲。

  崔世安說,下一步特區政府將繼續加大對社會保障和教育、醫療等民生投入。“我相信在未來,我們也會加強教育方面投入,我們不允許也不要貧窮學生沒有機會接受高度教育。我們政府會全力支持。在醫療方面,我們未來特別是第三任政府就任以後,我們就決定完善我們整個醫療機構,根據現在的需求,我們會再建立一個新的綜合醫院,也把一些未來我們要重視的醫療問題,把這個系統完善。在社會保障方面,建立公積金的制度,我們也希望能夠加強社會保障。”

  回歸十年來特區政府用於基礎設施、交通通訊、社會福利、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投入,不僅改善了市民的就業和生活水平,還進一步優化了城市發展環境,促進了經濟發展。2005年,國家“十一五”規劃正式將澳門經濟發展納入國家發展綱要,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2008年底以來,中央先後通過《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首次將澳門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定位、目標和主要政策措施等,納入了國家編制的區域戰略規劃,為澳門下一步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崔世安說,下一步澳門將更加緊密地加強與內地合作,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這十年來祖國內地是我們堅強的後盾,在多個領域、多個方面支持澳門的發展穩定,使得我們有機會在經濟上比過去發展更快。所以我們在未來也希望通過跟粵港澳的合作,發揮我們經濟多元這個方案,包括物流業,中醫藥產業,教育還有文化產業,以及旅遊方面。未來就是綜合的發展、區域的發展。”

  國務院在日前同意澳門特區填海造地三百六十多公頃,以建設澳門新城區。崔世安說,特區政府一定會把握好這樣的發展機會,科學規劃、建設好澳門新城區。“中央給予我們填海造地這個批地,給澳門未來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珍貴的土地,根據社會的需求,把澳門發展的更好。”


    相關專題: 澳門回歸十周年 胡錦濤出席慶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