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氣候峰會延期閉幕 各方就最後文件達成一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9 09:00:10  


 
  歐洲氣候基金會分析員納托爾(Tim Nuthall)表示,希拉里言論與以往最大不同是強調“透明度”,而非堅持中國等主要發展國在減排問題上接受向國際通報及接受監察。他甚至認為,有關聲明導致中國為尋找對策而押後了周四的記者招待會。

  《紐約時報》引述一些代表和觀察家認為,美國還想透過參與撥款援助的做法,削弱G77與中國的團結,這亦是發達國陣營在峰會一直採取的策略,即用提高窮國的援助換取窮國支持將發展中國家納入減排框架。

  埃塞俄比亞被指背叛非洲

  該報指出,美方代表在希拉里作有關宣布後隨即與印度官員舉行會談,似乎便是要推動這一分化。而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三抵達哥本哈根後,則先後與巴西、孟加拉等國代表會面,鞏固中國與G77的關係。

  事實上,“分化與征服”是發達國在氣候峰會僵局之下,對發展國採取的主要策略之一。法國周二便與埃塞俄比亞達成共識,埃塞俄比亞“代表非洲”同意將氣溫升幅控制在2℃,及接受發達國提出每年1000億美元的援助基金。這與非洲聯盟一直堅持的主張,即把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1.5℃以內,及發達國每年撥 GDP1%(4000億美元)有很大落差。身為非洲聯盟氣候行動主席的埃塞俄比亞突然轉ɜ,引起一些非洲國家不滿,有評論更質疑發達國私下向埃塞俄比亞提供甜頭。

  草案文本贏家與輸家

  中國印度等發展大國:贏

  ●文本重申了中國最基本立場,延續《京都議定書》中“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強調發達國要帶頭減排,發展國以發展、滅貧為先

  ●文本未提諸如2050年全球減排一半目標,紓緩了中印的憂慮,即發達國自己減排緩慢,卻以定出2050年全球減排目標為幌子,逼發展國接受一個有約束力的減排數字

  ●文本強調發展國的自行限排措施,由國內自行評估核實,毋須接受國際(西方)監督,維護《京都議定書》訂明的發展國自發自願限排原則,而非像發達國般承擔歷史責任,強制減排

  歐盟、美國:贏

  ●力抗發展國陣營每年4000億美元抗暖化援助叫價,到2020年時僅需年付1000億美元,而且容許以市場機制(碳交易)向窮國買排放額作為氣候援助融資手段,並非一面倒要政府出錢,實際援助金額未必很大,購買排放權做法 也意味自身毋須大幅減排

  ●在能源技術轉移上,受掣肘的是受助窮國而非發達國

  最窮國及小島國:輸

  ●最受氣候變化威脅的小島國一直要求要氣溫升幅控制在1.5℃以內,但各國減排額恐難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少於2℃;最窮國只能得到原先叫價的四分之一援助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全球動員反暖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