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民進黨比國民黨更須調整大陸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9 09:06:31  


民進黨經此選舉,其調整大陸政策的戰略壓力及時間壓力,都應當更逾於國民黨。
  中評社台北12月9日電/聯合報社論指出,有一種解讀,將國民黨此次選舉的挫敗說成是大陸政策受到選民質疑,因而猜測國民黨將調整其大陸政策。但另一種見解則認為,民進黨在此次選舉有了翻身的跡象,更須調整其中國政策。

  國民黨形成今日大陸政策的主因有二:一、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的大陸政策徹底失敗,必須改弦易轍。二、整個國際情勢的推移變化,更使台灣不得不調整大陸政策。也就是說,將國民黨現行政策說成是“馬英九路線”,這只是島內政爭的用語;其實,台灣走到今日關口,民進黨扁政府的那套大陸政策已證實為死路,且國際大局大勢亦已迫使台灣難有其他選擇,是以任何人執政都不可能再回返陳水扁路線,而必定會採取類如國民黨今日所採路線,不論是否馬英九主政。馬英九若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他也未必會採今日路線;形格勢禁,這其實是不得不然的選擇。絕不是說國民黨今日的大陸政策沒有更求周延細緻的空間,但大經大緯已因迫於國際情勢的丕變而受到制約,非任何個人主觀的情感意志所能轉移。

  相對而言,民進黨若將此次選舉視為可能在二○一二年重返執政的前兆,其必須調整大陸政策的壓力,必然隨其重返執政機會的升高而等比例增加。民進黨若再執政,不可能再用“正名制憲”、“一邊一國”、“法理台獨”與中國大陸互動,勢須重新建立“四不一沒有”或“九二共識”之類的論述架構;甚至《台獨黨綱》及《正常“國家”決議文》皆須修或廢。民進黨也無可能停止兩岸直航或關閉陸客來台,或再採“戒急用忍”。在美日中三邊關係丕變的趨勢下,民進黨亦無可能使台美日的政治聯結重回冷戰時代的情態。或許,民進黨現在就應把對ECFA的立場,從“完全反對”,改成“修正補強”及關注“防衛機制”,否則若有一日執政,恐怕就必須面對廢約毀約的難題。可以斷言,民進黨愈有重返執政的可能性,其調整大陸政策的必要性也就愈大。一方面,若不調整,主流社會不可能支持民進黨重返執政;二方面,若不調整,執政後必釀成“國家”災難。

  社論認為,中共方面對台灣此次選舉的解讀與反應值得玩味。北京若認為民進黨有重返執政的可能,自會影響其兩岸政策的考慮;民進黨若有調整大陸政策的表現,北京是一種考慮,若無則是另一種考慮。民進黨若再執政,即形同民進黨與北京的再攤牌;北京會為可能到臨的那一天進行準備,民進黨自也應預作準備。這次選舉必已為北京的兩岸政策增添了考慮因素,勢會影響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趨緊趨鬆、趨友趨敵,可待觀察。

  國民黨兩岸政策對這次選舉的影響是有的,但未必如有些外國媒體所說的那麼大。比如,宜蘭童玩節的影響顯然大於兩岸政策,美牛事件及八八水災的影響也不遑多讓,甚至陳聰明未下台也是“民怨”;且即使選民對兩岸政策有疑慮,亦非主張回到扁政府時代的兩岸政策。何況,雖然國民黨的選票大落而民進黨大起,但國民黨及泛藍畢竟仍佔多數;若謂二○一二年會因兩岸政策翻盤變天,恐怕目前尚難作此論斷。最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在如今及未來,已經完全嵌入並受制約於國際情勢的大格局,即使民進黨也不可能逆勢而為,只能因勢利導。

  所以,選民或許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有疑慮,但民進黨應不至於昏瞶到認為,若再執政將全盤推翻國民黨的政策及兩岸雙贏共生的想像;而國民黨雖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更加照顧民意,但也不可能自陷於進退失據的“瓦倫達走鋼絲效應”,何況國際情勢也使台灣別無選擇。倒是北京方面,經過觀察此次選舉,應當更能感知台灣的話語權,並非握在國民黨或民進黨手中,而是操在靈活且明智的選民手中。

  有人說,這次選舉會使國民黨調整兩岸政策,當然,國民黨應有必須處理得更周延細緻的警惕;但我們卻認為民進黨經此選舉,其調整大陸政策的戰略壓力及時間壓力,都應當更逾於國民黨。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