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社評:中國應引導投資推發展促轉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8 11:42:32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中國應引導投資推發展促轉變”的社評說,昨日閉幕的中央經濟會議,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及政策大方向定調。在宏觀調控方面,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為重點,並提到推進城鎮化和優化產業結構等,目的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社評指出,對明年經濟走勢來說,如何具體落實上述大方向乃關鍵所在。社會及市場都希望有較透明清晰的政策訊息,使能相應地定出經濟活動及投資策略。宏調貴在透明,不能如有些人建議的“多做少說”,也只有透明才可發揮其引導預期及經濟走向的作用。目前最令人關注的是貨幣調控取向,何謂適度寬鬆?現時是否過度寬鬆而須予調整?加息及放貸額度等調控實際措施何時出台?來年信貸及貨幣增長指標為何?凡此種種都應及早澄清以增國人及市場信心。

  此外,對於如何調控樓市、股市更要有新的思路及具體方案,隨著經濟復甦及市場轉旺,去年出台的市場扶助及鼓勵措施均應逐步退出。對此必須有較具體的方案,使市場預期能順應政策方向調校,從而減少不明朗性及調整震盪,並有利於促進政策的有效施行。

  社評稱,在近期,中國經濟必須依靠內需帶動已無可爭議,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的復甦基礎未穩,其持久性亦成疑,故明年中國出口仍將面對外需疲弱的困境。內需方面,今年啟動的跨年度四萬億元財政投資主導刺激經濟方案,仍要繼續實行及完成,對投資的推動力將不會減弱。但現時有不少對四萬億方案和投資主導表示懷疑的論點,如產能過剩及投資過熱等,含有誤導成分,決不能受其干擾而自亂陣腳。現時備受關注的發展方式轉變,關鍵就在做好投資的引導及管理工作,如果不建設新產能而還是那個舊攤子,則升級換代、提高經濟質量和轉換模式等均無從談起,因此對投資尤其新項目上馬必須認真地管好做好,而不是去卡。對投資要改變從產能的總量管理角度去看,而要從質素著眼,在合適的領域還須加大投資力度。近年投資取向(包括四萬億方案)基本合理正確,具體細節或要調整,但方向不能大變。所謂產能過剩只在計劃經濟封閉體系下才會出現,在市場化及全球化下,只有競爭力不足而等待淘汰的產能。必須注意者是,西方正拿著“過剩”的課題大做文章指責中國,從而為其保護主義及限制中國政策正名,因此中國更要小心不致授人以柄。

  社評又說,此外,必須緊記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而不增投資實難言發展。當然,無論投資或發展最終都是為了提高人民消費水平,但必須有個先後之分。在初級發展階段自然應以投資推發展促轉變為優先。以人均及單位GDP計,中國的資本存量仍遠低於發達國,資本質素亦差一截,在這情況下必須以國家人民的長遠利益,及民族復興為根本考慮因素。在追趕先進的現代化過程中,投資佔GDP比率高一點是正常且必要的,中國優於印度及許多新興經濟的,就正正在這一點。因此千萬不要黑白顛倒,把好事說成壞事。另一方面,恰當地推動消費亦應當進行,但切勿依靠補貼來推動,更不要大搞汽車等“二高一資”型消費,消費模式轉變以切合國情同樣至為重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