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以戰止戰 奧巴馬的阿富汗新戰略難以奏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4 12:00:39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3日社論說,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向美國人民宣布增兵阿富汗,這是一個早已經預料到的事情,但最失望的恐怕還是諾貝爾和平獎評審會,因為一頂爭議極大的和平獎冠冕,並沒有捆綁住奧巴馬在阿富汗擴大戰事的決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前往奧斯陸領獎台發表推動“和平”演說之前,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的講台上,為美國推動“戰爭”作出激動人心的辯護。從理想的角度來看,任何戰爭都是違背和平的崇高原則,因為人類以暴易暴的歷史證明,戰爭並非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美國的立國與發展歷史也證明,以戰止戰也不失為一種創造和平的手段。顯然,奧巴馬採取了後者的立場。

  不能說奧巴馬的阿富汗新戰略與全球化全然背道而馳,奧巴馬的邏輯是,阿富汗戰爭不同於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是在北約甚至聯合國的旗號與共識下進行,因此,美國在撤出伊拉克的同時,應該集中力量打贏阿富汗戰爭;其次,遏制神學士的捲土重來,不單是要支持阿富汗的民選政府,而且也是防止賓拉丹凱達組織再度危害世界的有效手段。為此,奧巴馬政府在阿富汗新戰略發表之前,最後一次“消費”前布什政府的錯誤決策,披露布什團隊為了推動伊拉克戰爭,如何讓賓拉丹“死里逃生”,以至於導致阿富汗戰爭的勝利“功虧一簣”,拖延至今。

  社論說,不過,奧巴馬政府十分清楚,把責任推在布什頭上,這是最後一次,而阿富汗增兵計劃,也是奧巴馬政府第一次採取積極的戰爭政策,對於這個政策的成敗,白宮將負全面的責任。為了減輕奧巴馬推動戰爭的負面影響,也為了讓諾貝爾和平獎領獎儀式不至於太尷尬,更為了安撫美國民眾的厭戰情緒,奧巴馬在增兵的同時,也宣布將在三到五年內結束戰爭,撤出阿富汗。但是,這種所謂的平衡政策,是相當蒼白無力的。更嚴重的是,這次增兵的行動,不但不能保證美國在阿富汗最終能取得勝利,也不能保證美軍能夠在奧巴馬任內,光榮撤出阿富汗,甚至可能成為拖垮奧巴馬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之所以這麼說,理由也不是那麼複雜。首先,僅從軍事角度來看,在未來12到18個月當中完成美軍3萬多人的增兵計劃,並非保證盟軍和阿富汗政府軍在對付神學士力量上具有了絕對的優勢。如果美國不能讓北約盟國同步跟進,使巴基斯坦對激進力量釜底抽薪,甚至說服中國等參與阿富汗戰事,那麼,軍事行動的勝利並沒有保障。

  其次,在這次阿富汗總統選舉中已經顯示出來,現政府的腐敗,以及民主機制在阿富汗土壤中的扭曲,導致更多的人,包括美國與其他西方世界的人民,以及反戰力量相信,一場持續犧牲重大的戰爭,不一定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要求北約撤軍的呼聲會越來越高漲,奧巴馬政府能否承受這樣的壓力,能否避免阿富汗變成第二個“伊拉克的泥淖”,難以斷言。

  再次,國際社會都清楚,阿富汗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是複雜的中東問題的一部分,是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衝突的一部分,也是以巴和談的周邊一部分,因此,簡單的軍事行動,無法根本解決深沉的中東衝突問題,這也是這場戰事無法成功的最大原因。

  社論說,不管如何,奧巴馬的增兵計劃最終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也就是他會在結束伊拉克戰爭之後,在任內也會把阿富汗戰爭加以終結。從奧巴馬的增兵計劃和所謂的模糊撤軍時間表來看,他注定和他的前任布什一樣,也是一個“戰爭總統”,並以這個身分投入連任的選戰,因此,檢驗他戰爭成果的兩個前提條件也自然形成:一個是阿富汗局勢的穩定,一個是賓拉丹的被抓或者確定斃命。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總統雖然是最有權力的人,但他還是要服從被各種利益集團操控的“美國國家利益”,奧巴馬到奧斯陸領取和平獎之日,正是增兵美軍在阿富汗逐漸到位之時,在槍砲聲中的“和平演講”,不可能再產生震撼和激動人心的效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