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民黨雙週報:大陸與澳大利亞互動的最新形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30 13:16:17  


  中評社台北11月30日電/中央網路報消息,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64期文章,評論大陸與澳大利亞互動的最新形勢,主要內容如下:

  一、前言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於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抵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中澳雙方發表“中澳聯合聲明”。從年初中鋁收購力拓(Rio Tinto)案開始,澳大利亞公佈國防白皮書把中共視為長期威脅、力拓商業間諜案、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放映熱比亞紀錄片、澳大利亞向熱比亞發放私人簽證等問題摩擦不斷。李克強此時訪澳代表中澳雙方有意把今年以來的種種爭議作一個了結,兩國官方重新確定發展方向。

  二、中澳兩國今年來爭議事件不斷 

  2009年4月,澳大利亞公佈國防白皮書,提出在今後20年間斥資逾1,000億澳元增強海軍和空戰能力,提高澳大利亞海上防禦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對中共未來的戰略道路採取防範策略,實際上把中共看作是澳大利亞的長期威脅。該白皮書的論述引起了中共強烈不滿。

  按常理來說,所謂的中國通陸克文(Kevin Rudd)就任澳大利亞總理後,澳大利亞對中政策應該更加積極,中澳關係應該有新的發展。而且,澳大利亞近來提出了回歸亞洲的戰略,陸克文更是提出了建立“亞太共同體”的主張,而回歸亞太自然離不開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中國大陸。為何澳大利亞國內輿論頻頻把矛頭指向中共?這與澳大利亞國內政治因素、對美關係和對“中國崛起”看法有關。

  國內政治因素。陸克文雖然是中國通,在其上任時,曾宣稱要積極發展中澳關係,但其中國通身份對推動具有爭議性的中澳關係發展,其結果未必有所助益,甚至反而有害。因為,澳大利亞反對黨抓住把柄,以陸克文可能出賣澳大利亞利益等言論來作牽制,導致陸克文在對中國政策上瞻前顧後。典型的是力拓間諜案。陸克文一開始曾表示不想將事件政治化,在八國峰會期間,陸克文還強調此案“應該從實際考慮應對事態的發展”。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澳大利亞反對黨聲音逐漸加強,不斷施壓。謀求連任的陸克文為與中共撇清關係,爭取選民的支持,態度發生了大轉彎,發表對中共態度強硬的言論。

  對美關係方面。澳大利亞自二戰以後一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軍事盟友。現任總理陸克文上任前,前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自1996年後便全面提升與美國的軍事盟友關係,這種軍事同盟的提升具有明顯針對中共的一面。美國前國防部長佩裡(William Perry)將澳大利亞和日本比喻為美國亞太戰略中的“南錨”和“北錨”,澳大利亞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密切的軍事盟友。冷戰後,美國將中共視為全球範圍潛在的競爭對手和防範對象,一旦美國與中共發生衝突,澳大利亞作為美國重要軍事盟友,有義務站在美國一邊。

  此外,在霍華德執政時期,澳大利亞還出現了建立所謂美日澳印價值觀同盟的意圖。為因應俄國所倡議的俄中印“戰略三角”關係,美國顧不得印巴試爆核武所引發美國的制裁,聯合日澳兩國盟友,希望從俄中手中拉攏印度組成民主國家價值觀同盟。美日澳印四邊合作表現在三方面:一、印度戰略價值提升,美印、日印、澳印關係同步加強。美國把印度視為阻止歐亞大陸中央各種勢力南下的堡壘,且根據美國新的地緣政治觀點,印度是美國亞洲戰略的重要支柱。二、加強雙邊安全防務關係。美印主要合作重點在於印度洋安全利益方面、共同軍事演習及軍事採購方面。日澳與印度合作則在保衛海上運輸線及打擊海盜、防務合作應突破地區限制、加強經濟互補性等。三、美日澳印各有所求,出現互補性。日澳印要成為政治大國需美國協助;美國的亞洲政策需日澳印配合執行。從這個意義上講,澳大利亞對中共軍事防範的心理根深蒂固,即使陸克文上台也並不能改變。正因如此,澳大利亞的國防白皮書才把中共作為潛在的長期威脅來看待。

  對“中國崛起”看法。中澳關係的波折與澳大利亞的對中疑慮戒備心理不無關係。對於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周邊一些國家對於中共的日益強大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安感。以中鋁收購力拓來看,其中就有很大的戒備防範心理。當時中國鋼鐵企業正在與力拓等世界三大鐵礦石企業就鐵礦石價格進行談判,澳大利亞一些人擔心,中鋁收購力拓將使中共掌握國際鐵礦石談判的定價權,因此遲疑不決,最後寧願與同樣是鐵礦石供貨商合併,而不願接受更為豐厚的收購條件的中國鋁業。力拓案體現了澳大利亞對中共日益強大,尤其是企業走出去的一種發自內心的疑慮和防範心理。

  三、中澳雙方開始修補兩國關係裂痕 

  雖然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媒體輿論關注中共的負面報導不斷,澳大利亞對中共心態複雜,但不可否認地中澳兩國在經濟上具有巨大的互補性。中國大陸高速發展的工業為澳大利亞創造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儲備也為中國大陸經濟建設提供了穩定的資源保障。2007年中國大陸超越日本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國,2008年中國大陸成為澳大利亞最大進口對象國。陸克文上台以後就確立了“全面融入亞洲”的外交政策,而中共則更是其亞洲外交的重心。澳大利亞要想融入亞洲,不與中共合作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中澳兩國除了力拓商業間諜案引發爭議外,澳大利亞最近的一系列舉動,包括在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放映熱比亞紀錄片及向熱比亞發放私人簽證等舉動,已經引起中國大陸民眾的強烈憤慨,許多網民支持對澳大利亞採取報復行動,甚至有很多網民提出要抵制到澳大利亞旅遊,甚至提出以去年對待法國方式複製到澳大利亞。去年因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總統沙科吉(Nicolas Sarkozy)接見達賴喇嘛,引發中共當局強烈抗議,中國大陸民眾採取抵制法國商品等舉動,引發中法兩國外交爭端。

  就在中澳兩國關係面臨爭議的時刻,澳大利亞方面採取緩和的舉動,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克林(Simon Crean)宣佈,中澳自由貿易談判下一輪談判繼續進行。2005年3月,澳大利亞前總理霍華德在執政後期提出與中共就自由貿易進行談判。至今,談判經歷了13輪,耗時長達四年半,雙方卻依然僵持不下。今年以來,中澳之間經貿和外交摩擦不斷。澳大利亞報紙多次聲稱,目前兩國關係“已經降到了10年來的最低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府突然高調推動中澳自由貿易談判。澳大利亞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符合澳大利亞政府的態度,即轉移注意力,提醒中澳雙方在緊密經貿聯繫中的巨大利益。

  此外,2009年8月18日,在澳大利亞政府力促下,中石油與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簽署了價值約為413億美元的澳大利亞西澳州液化天然氣進口協議,協議期限20年。協議簽署當天,陸克文總理更表達,該協議可以創造6000多個就業機會,為澳大利亞經濟注入數十億美元,同時說明澳大利亞與中共的關係在經歷一連串的激烈爭執後仍未動搖。

  最後,大陸副總理李克強到澳大利亞訪問,表明中澳兩國爭議事項已暫告一個段落。雙方都有加強雙邊關係的期待,從此次訪問中所發佈的“中澳聯合聲明”中,對雙方所關切的事項皆有論及,例如聲明中開宗明義指出“雙方一致認為,中澳兩國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另有關雙方的分岐點部份,聲明指出:“雙方表示,中澳兩國國情不同,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分歧。雙方應尊重並充分考慮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本著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和平等的原則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採取切實措施維護中澳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局。”對於雙邊貿易問題,“雙方一致認為,中澳經濟互補性強,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推進經貿與投資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澳大利亞是中國大陸長期穩定的礦產和能源資源供應國。中國大陸是澳大利亞有競爭力的商品供應國。雙方願根據市場原則繼續開展互惠貿易。”對於國際及區域議題方面,“中方歡迎澳大利亞提出的‘亞太共同體’倡議,將派高級別代表團參加由澳總理於12月在雪梨主持召開的探討倡議未來發展的一軌半國際會議。”對於深化雙邊關係,“雙方同意於2010年至2011年在中國舉辦‘澳大利亞文化年’,2011年至2012年在澳大利亞舉辦‘中國文化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