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克魯曼看杜拜欠債事件 談及三種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9 17:22:22  


  中評社台北11月29日電/ 杜拜神話破滅,全球擔心第二次金融風暴一觸即發。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27日在個人部落格中以“沙漠中的羅生門”為題,談到杜拜世界欠債事件的三種意義。

  克魯曼在文中套莎士比亞名句To be, or not to be說,杜拜,或非杜拜:這才是問題所在。類似杜拜倒債的現象(一個國營企業尋求延後償還債務半年),本身並非那麼了不起,但問題是,另外有沒有有誰像杜拜?對金融危機的下一階段,這是什麼樣的預兆?

  聯合報報道,克魯曼提出三種方式來看杜拜事件的意義,或是三種說法。第一種觀點是,這是許多主權拖欠還款的開始,以及政府用赤字支出來對抗經濟下滑的終結。

  這是“末日博士”美國紐約大學教授盧比尼派人士提出的觀點,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蓮‧泰特也提出類似觀點,但說法較溫和。

  另一種觀點認為,此事件基本上是另一個商業房地產泡沫化,雖然杜拜世界是國營事業,也沒有什麼特別,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比特持此看法。或是將杜拜這個公國視為一個高度槓桿操作的商業房地產投資人,與許多處於相同情況的人,面對相同問題。

  最後一種觀點是,可以把杜拜事件看成獨特事件,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其他事件與其類似。

  克魯曼說:“目前我傾向於結合第二和第三種觀點,美國債券價格正在上漲,顯示杜拜事件並未升高對違約的預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