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需要上升到國家形象高度
鶴崗礦難發生後,許多外媒都捕捉到了中國領導人與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畫面,“但這種正面報道不會太集中,西方媒體習慣於報憂不報喜,各大媒體多把焦點集中在遇難礦工悲痛欲絕的家屬身上,政府的安撫不到位,以及他們的抗議等都被突出,這會對中國國際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在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看來,“其實許多海外讀者甚至都不知道黑龍江在中國的哪里,但如果一次次發生類似的事故,負面的效應就會不斷積累,久而久之海外讀者就會對中國礦難建立起一個相當負面的印象。”
專家們呼籲,今後的礦難治理還需上升到國家形象的高度,因為不僅國人在看,世界也在看。曾擔任過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的周世儉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礦難各國都有,但都沒有我們的人員死亡率高,這一是因為我們設備普遍比較落後,二是安全檢測系統跟不上,另外就是太過於強調GDP,這次鶴崗礦難就是為追求產量而忽視了安全。以後我們一定要重視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寧願少出媒,也要保人保安全,不使中國的國際形象蒙受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