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華人的參政夢:制勝之道族裔融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5 11:10:57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加拿大華人的歷史,始於1858年在卑斯省西岸的尋金熱,和日後修築太平洋鐵路華工。早期加國的華人移民,在社會上遭受岐視,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法律上得不到平等對待。百多年來,華裔移民面對逆境,堅強不屈,艱苦奮鬥,為加國做出巨大貢獻,終於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認同。 

  據加拿大《北美時報》報道,1885年加拿大通過華人移民法案,開始向華人移民徵收人頭稅。1923年加拿大實施排華法,禁止華人移民加國。這些充滿種族歧視的法案,使加拿大的歷史蒙上污點。

  1947年,加拿大廢除排華法案,正式承認加國華人的公民地位,和賦予公民享有的選舉權。從此加國華人的社會地位逐漸改善,可以從事各種不同行業,包括律師,醫生,工程師等,不再局限於過去經營唐餐館和洗衣店。華裔亦開始參加各種政治活動 。

  1957 年,鄭天華代表卑斯省溫哥華中心選區,當選加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國會議員。1974年,李橋棟代表溫哥華東選區,當選歷史上第二位華裔國會議員。1993 年,來自香港的移民陳卓愉,代表卑斯省列治文選區,當選第三位華裔國會議員,他亦是第一位華人被委任為聯邦政府內閣部長。1997年,梁陳明任當選加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國會議員。近年華裔成功當選國會議員的,先後有麥鼎鴻,莊文浩,周至惠,黃陳小玲等。在省級和市級政府方面,亦有多位華人當選。但總括來說,華人參選落敗的比例,遠遠高於成功當選的。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自1867年立國至今,只有142年,而華裔參政,是從50年代開始,只有60年的歷史。加拿大在70年代開放移民政策,容納大量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移民。他們對加拿大的歷史,政治和文化認識不深,語言方面亦存在障礙。這些新移民來到加拿大,主要為了謀生,對政治選舉不感興趣。華人在選舉中投票率偏低,是造成很多華人參選落敗的原因之一。

  在聯邦和省級選舉中,華裔參政者面對的一個困難,就是爭取所屬選區候選人的黨內提名。原因是很多華裔對加入政黨不感興趣,華裔黨員人數比其它族裔相對為少,再加上其它族裔黨員在投票方面更為擁躍,華裔在黨內提名往往敗於其它族裔,更枉論代表所屬政黨在選區出戰。

  華裔參政者必須明白,爭取自己族裔的支持和權利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忽略其它族裔的支持。當選公職的議員,是代表整個選區不同的族裔,不僅僅是華人。參政者能夠促進華人社區和其它族裔社區融洽相處,互相尊重,得到各族裔共同支持,才是致勝之道 。

  華裔參政者要注意的是,加拿大的民主制度相當健全,選民主要是根據各政黨候選人的資歷,政綱和政績做出選擇,而不會因為候選人是自己的族裔而投他的票。 

  報道指出,除此之外,華裔參政者還需要具備數項條件:參政者必須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全心全力奉獻社會;在人力和財力方面,必須得到廣泛支持;對加拿大的政冶,必須具有深刻的認識;對政治的熱情和從政理念,必須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必須得到所屬政黨的全力支持。

  加拿大是一個自由,民主和多元化的國家,全國人口有三千三百多萬,華裔占總人口4%,約一百三十多萬,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各大政黨爭取支持的對象。加國華人在各行各業,人才輩出,成績顯赫。隨著華人的政治思想日趨成熟,華裔參政者與日俱增,華人在加國政壇上,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