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家泉:台灣政壇會否出現“第三勢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9 00:37:19  


李家泉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已經好幾年了,台灣方面一直有人在談“第三勢力”。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對政壇上的兩大勢力,藍營和綠營,國民黨和民進黨,都不太抱希望,只看到他們成天吵架、惡鬥、抓辮子、扣帽子,每次選舉都是這樣,最近已經開鑼的台灣縣市長選舉也還是這樣。年復一年,從不例外,大家都看煩了,因而就想到“第三勢力”,希望有一個不同於藍綠、即不同於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第三勢力”出現。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第三勢力”,它有沒有可能出現?

  談到這樣的第三勢力,許多人都搖頭,認為台灣沒有第三勢力生存的空間,有些政壇上失意者卻常自告奮勇,很想試試,媒體曾報道有李登輝、宋楚瑜、施明德等人,有過這方面的動作,但未知其真相如何。

  按一般規律,每一個社會都有左、中、右三種勢力。這裡講到的三種勢力,是以思想傾向劃分的,與上面講到的三股力量並不是一回事。“左”代表進步,“右”代表反動,“中間”代表動搖於左和右兩派的中間力量。筆者覺得,台灣社會似乎還看不到左翼進步力量,早在國共內戰時期,原國民黨當局在島內大搞白色恐怖,所有的社會精英,即左翼進步力量,幾乎全被鎮壓下去了。他們元氣大傷,許多人至今仍餘悸未消,一時不大可能出現這種力量。剩下來的自然只能是右翼和中間勢力了。今天的右翼,看來就是民進黨,至少是民進黨中的“主獨”派,或掌握領導權的核心人物,他們反共、反華,成了外國侵略勢力在台灣的代理人。至於“中間派”呢,那就是國民黨,他們的前輩在大陸遭受嚴重挫敗,撤至台灣後仍是“談虎色變”,既怕被共產黨吃掉,又怕被“台獨”勢力取代,從而成了“既懼共、又怕獨”、動搖於兩者之間的“中間力量”了。

  什麼是“左”翼力量?我看時代已經變了,其內涵自然也有所不同。當年的左翼,是受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即凡傾向於勞工大眾,傾向於無產階級革命的,都是左翼,都是進步力量,這在當時幾乎是一種世界性的“紅潮”,台灣也被捲入。這一部分力量,後來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受到了鎮壓,台灣是受到鎮壓最厲害的地方之一。沒有想到的是,幾十年後的今天,居然被民進黨檢到了當年曾被國民黨祖輩們用以對付左翼人士的“紅帽子”,用來對付今天的國民黨,民進黨竟變成了昨天的國民黨,而國民黨則又被看成昨天的左翼進步人士。這真是歷史性的大諷刺!而事實是,今天的民進黨固然變成了昨天的國民黨,成為一股反對社會進步的力量;它自稱 “民主進步黨”,實在是沾污了“民主進步”這塊金字招牌,它本質上不過是外國侵略勢力反華、反共的禦用工具。而國民黨呢,民進黨動輒冠以“紅帽子”,實際它並不夠這樣的資格,未免太“抬舉”它了!台灣媒體把國民黨和民進黨喻為“兩個爛蘋果”,不能說沒有一定道理。

  今天的左翼進步人士,我看不一定要用“紅”來代替,如果仍願用“紅”來代表的話,那就應該注入新的內涵。這個新的內涵,當然不是以一黨一已之私為目的,而應該是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目標。它不僅要求兩岸和解、團結、合作、發展,而且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兩岸、為東亞、為人類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多、更大、更好的奉獻。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