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指“奧巴馬”有深意:不會隨便更改譯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0 12:27:12  


 
  果然,不到一年,新華社便收到外交部來函,通知恢復洪森的原中文譯名。

  但偶爾也有例外的。比如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名字就經過改動,原名“薩爾科奇”經法國政府要求改成“薩科齊”,他的夫人也由“布呂尼”改為“布魯尼”。據新華社譯名室譯員李振潔解釋,由於名字改動時,薩科齊剛剛當上總統,影響力遠非今日,所以沒有形成很大的衝擊。

  “名字畢竟是個符號,成為公眾都認識的之後就不應該隨便改動,要知道改動人名的一個字,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損失。”李振潔表示。畢竟,這可能涉及各類書本文摘乃至地圖史册的改動。

  周恩來:譯名歸口新華社

  許多人想不到的是,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始,新華社譯名室便開始管理起中國大陸全世界的人名。幾名譯員天天對著枯燥的英文名字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他們要和不同種類的語言打交道,要和不同的羅馬字母、英文字母、希臘字母、韓文音節、片假名和平假名“搏鬥”。凡是在中國大陸的報刊、書籍、廣播電視中露面的外國人名,都與他們的工作息息相關。所以,該譯名室也被人稱為“國外人名信息進入中國所遇到的海關”。

  最初的譯名工作還跟“意識形態”掛鈎。據過家鼎介紹,過去的侵朝美軍司令李奇微(Ridgway)原本譯為“李奇偉”,後來將“偉大”的“偉”改成了“微小”的“微”。“這是有意要貶低一下。”而隨著中國不斷走向世界舞台,“譯名用字忌含褒貶”的規則也深入人心。

  上世紀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指示“譯名要歸口新華社”。他還親自提出整理改革了幾個常用舊譯,比如把“怯尼亞”改為“肯尼亞”,把“莫三鼻給”改為“莫桑比克”。自那時起,國內的翻譯工作開始逐步向正規化、組織性和規範化發展。

  小房間,大世界

  狹窄的資料卡片房間,內容充實而衣裝破舊。五個脫漆的黃色木櫃擠在一起,櫃子中的幾百個卡片格裡,密密麻麻堆集著幾十萬張對譯卡片,這些卡片皆經過數輩經驗豐富、長期專職從事中英文寫作的老記者老編輯反覆核實確認的。

  “這些都是我們過去耳熟能詳、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權威資料。”在新華社譯名室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資深譯員陳有明如是表示。過去,只要多有幾個人前去查詢譯名,辦公室就轉不開身。如今電子技術的發展讓這些寶貴的卡片已然成為“文物”,但它們的存在著實讓人感受到譯名工作的艱巨複雜。

  在各類外文的中文漢字譯名規則上,新華社譯名室研究出一整套規範而細致的西文拼寫與漢字對應系統。據陳有明介紹,為了在人名的漢字選擇上提供一個借以依據的規範,目前新華社譯名室以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詞典》為標準。其本人也參與了詞典的編撰工作。在詞典的附錄上,包容了55種語言的常用譯音表,按照各種語言的發音規則和規律明確規定了對應的漢字發音用字和詞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