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朝鮮日報:奧巴馬直面“強大的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9 16:40:29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18日遊覽北京近郊的八達嶺萬里長城,走上長城後他駐足觀望著什麼。山的那邊是綿延不斷的長城,他到底在想什麼?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奧巴馬面對的是毫無顧忌地對美國說‘不’的中國。”(《紐約時報》)“如果說此次訪華有什麼重要變化,那就是美國的態度。和以往不同的是,美國要安撫對方,有時甚至還要阿諛奉承。”(《華盛頓郵報》)
 
  朝鮮日報報道,對於18日離開北京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次中國之旅,美國媒體的總體評價可以概括為一條。即,和前任不同,面對中國不同於以往的地位美國不得不降低姿態。1998年訪問中國的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在同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舉行共同記者會時,曾抨擊了10年前的事。美國前總統布什2002年在面向中國全境轉播的清華大學演講中強調了自由、法治和信仰等美國的價值。每逢這時,中國總會送出在貿易糾紛中做出部分讓步等“禮物”。 
 
  但是,此次情況完全不同。奧巴馬17日同前任一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並肩站在記者會現場,但形式完全是中國的形式。在30分鐘時間裡,兩國領導人只是朗讀了事先準備好的聲明,並在沈默中交換了眼神。他們沒有接受提問。

  兩國領導人在包含五項內容的《中美聯合聲明》中,決定在多個方面進行合作。但《紐約時報》評價說,會談共進行了六個小時,但核心懸案是否取得重大進展還是未知數。

  白宮方面主張,“同迅速崛起的‘經濟巨人’交往”這一預期目標已經達成。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表示:“我們不期待(像摩西過紅海奇跡那樣)水會分開,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他主張,如果奧巴馬像布什那樣採取對峙態度,只會帶來逆反效果。但是,奧巴馬7月前往莫斯科會見俄羅斯在野黨政客和傳媒人士時,曾公開提及處分反政府企業家的問題。

  《華盛頓郵報》17日在題為《歡迎中國?》的社論中指出:“中國要想成為美國真正的合作夥伴,就必須擁抱民主價值,而奧巴馬的發言基調中缺少這種想法。”

  發生變化的美國領導人訪華如實反映了過去10年裡發生戲劇性變化的兩國力量關係。1998年,克林頓作為冷戰的勝者,同時也是世界唯一超強大國的領導人前往中國。當時,美國同墨西哥之間的貿易額多達中國的幾倍,而且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也沒有西班牙多。

  但是現在,包括8000億美元左右的美國聯邦債券在內,美國已欠中國1萬億美元以上。與此同時,美國還飽受經濟低迷和伊拉克、阿富汗兩線戰爭的困擾。

  相反,中國則在全球危機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中國在克服美國金融界引發的此次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對本國的領導力產生更大的自信。因此,奧巴馬只能在沒有辦法對中國發揮影響力的情況下參加會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薛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美國希望中國做的事情有很多,但給予中國的卻微乎其微。”以目前這種力量關係為基礎,中國將會逐漸、有效地貫徹自己的意志。

  奧巴馬在剛剛踏上亞洲巡訪之旅的時候就曾表示,此次巡訪的首要目的是恢復美國失去的國際地位,努力降低人們的期望。但如果沒有取得具體成果就回國,可能會在國內付出沉重代價。回國後,奧巴馬必須繼續同醫改、向阿富汗增兵等十分棘手的國內懸案展開拉鋸戰。他回國的步伐預計不會很輕快。


    相關專題: 奧巴馬訪問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