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真實的印度:一二年級大學生素質超中國碩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5 10:06:34  


兩頭牛在印度新德里街頭搏鬥。由於牛在印度教中是神聖的動物,在印度一些城市的街頭,牛是隨處可見的。
  核心提示:2003年底教育部部長周濟到印度訪問,我當時是學生會長,要負責一些接待工作。他問“你講一下你對印度教育的感受”。我說同級別的學校里,印度的學生大學一、二年級的綜合水平和綜合素質可能要超過中國碩士畢業生。原因有幾點:中國在傳統的文化重視上不如印度,中國的傳統已經斷裂了,印度還有很多的傳統可以供他新一代去思考,他們的宗教文化,可以系統地引領他們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進行系統的思考。印度還有開放的媒體,可以讓他們的新一代接受很多的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觀點,讓他們的大腦能夠持續地激蕩和深入。

  主講:陳思  時間:2008年1月26日

  最近10年來,得益於信息技術領域和離岸呼叫中心的成功,印度在世人面前樹立了全新的形象,但這不應是我們所認識的全部。中國人誤讀了世界,或者是世界誤讀了中國,此類爭論提醒我們,身處全球化時代,我們更迫切需要第一手的觀察維度,理解他國根深蒂固但又變動不斷的政治文化,也借此反省我們未來的建設之路。

  中印兩國,同為東方兩大發展中國家,歷史淵源久遠,就隔了一座喜馬拉雅山,互相之間那麼陌生,甚至還帶有一點點歷史的敵意。

  中國人對印度的認識,如果僅僅是“臟、亂、差,無政府”的話,那麼印度人對中國的看法可能帶有一些更複雜的東西,這有很多因素的影響。西方媒體的影響是很主要的,印度作為一個民主的國家,在言論自由上是比較放開的,可以自由收看世界上的國際電視頻道,CNN、BBC、半島電視台包括他們的死對頭巴基斯坦電視台的節目。當然,印度受教育的一群大概都是講英語的,對他們影響最大的肯定是CNN和BBC,這些媒體都直接影響印度對中國的印象。

  國有企業非常強大 私營企業受苛刻制約

  1947年印度獨立建國之前,還不完全是一個有著民族性或者是民族特征的統一國家。因此,1947年統一之初,印度感覺上非常混亂,地方各自為政。文字上也不統一,官方語言就有十五種左右,印地語、旁遮普語等等,幾乎每一個邦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在印度,英語稱之為“黏合劑”或者是“膠水”,它把印度這個四分五裂的版圖強制性地黏合在一起。

  1947年以後印度的發展為什麼緩慢?先說尼赫魯和甘地他們建國的一些理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