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沈祖堯良醫治校 中大要國際一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1 14:54:55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沈祖堯良醫治校 中大要國際一流”的社評說,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昨日一致通過:委任現任醫學院副院長沈祖堯教授為新任校長,任期五年,由明年七月一日開始。

  社評指出,對中大新校長的產生,不僅校內師生關注,社會各界人士和市民也視之為一項重要訊息。作為知識團體代表的大學,是社會的上層建築,在港人社會,大學始終具有超然的地位,大學校長也是受到尊重的人物。其中,特別是中文大學,只要稍為了解它的產生和成長背景,對之都會有一份特殊的珍惜和感情。六十年代前的本港,只有一間香港大學,實行全英式體制和英語教學,一般中下階層子弟和中文中學畢業生只能望大學門牆而興嘆;直到一九六三年中文大學成立,在“校章”中公開提出要辦成一所中國人的大學,本港高等教育“唯英是尚”的局面才開始發生轉變。而在此之前,自創校校長李卓敏,至歷任校長馬臨、高錕、李國章、金耀基、劉遵義以至剛獲委為校長、已在中大醫學院任教多年的沈祖堯,無不為確立、維護和推動中大的中國人文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大在市民心目中的整體形象始終是較“平民化”和“中國化”的。

  因此,昨日在獲委任後的首個記者招待會上,沈祖堯提出未來的辦學理念是要帶領中大進一步辦成一所“中國人的國際一流大學”,正是一脈相承、其來有自的,而沈祖堯能夠有此胸襟,適足以說明他對中大的傳統是有深切認識的,對自己的使命是有足夠承擔的。在現今知識主導發展的時代,一所一流的大學在學術上必然、也必須是國際化的,未來中大無論在師資延聘、收生以至教學語言方面,都必須維持國際化,“中國人的大學”或中國人文精神不能狹隘理解為就是用中文授課,劉遵義校長近年推行多用英語授課而被部分師生校友告上法庭,是並無必要的。未來的中文大學,必須要在重視知識傳授、密切師生關係、關注社會大眾、開展對外交流等方面均衡發展,發揚中國傳統大學匡扶社會正氣和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特色,辦成一所真正具有中國人文精神的國際一流大學。對此,在“沙士”危機關頭身先士卒、親入隔離病房為重症病人“插喉”的沈祖堯教授,是完全值得信賴和可以寄予厚望的。

  社評表示,作為第七任中大校長的沈祖堯教授,未來面對的挑戰可說比其前任更為艱巨。其中,如何更好演繹一位大學校長的角色,如何克盡其學術責任和社會責任,將是一個突出的課題。毫無疑問,今日的黌宮學府已經不再是象牙之塔,大學行政和決策要適度公開、透明,大學對社會上的民生疾苦以至政治爭拗也不能袖手旁觀、視而不見;但是,近年多位自外國應聘返港、一心想著一展抱負的大學校長,幾年下來都不免有所慨嘆,包括浩繁的行政事務、籌款擔子、社會酬酢以及什麼“世界排名”的壓力,都令到他們無法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教學水準和培養學生的品德之上。這一點,相信未來的沈祖堯校長已經深有體會,而且會有較好的應對之策。大學校長不是高官,但大學校長在今昔中外社會都具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如果說大學是社會良心,則大學校長就是這個良心的守護者。沈祖堯教授本來就是一位良醫國手,希望他能為大學治好一些痼疾,帶領中大更健康、更光輝地向前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