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 預計三年成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1 09:07:24  


兩岸幾十年的隔閡已經使共同的漢語言演變出一些差異。圖為在台灣書店裡的內地遊客。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大陸學生寫“中國”二字,一共12劃;台灣學生寫卻要15劃。海峽兩岸共用一種語言,讀音大多相同,書寫方式卻有簡繁之分,詞義也多有不同。為了使兩岸語言文字得到更好的融合,《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共同建議》已就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達成了初步意向。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在接受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主要將以民間與民間的方式合編,屆時將推出簡體字括注繁體字以及繁體字括注簡體字兩個版本。另有消息人士表示,預計該項目將於年底啟動。

  王登峰表示,大陸方面已經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將主要以1996年兩岸合編的《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為工作基礎。兩岸有關部門達成一致後,預計一年內便可推廣使用。而《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的組織投資人、台灣中華語文研習所董事長何景賢在接受文匯報專訪時給出了保守的估計—預計三年可成書。他已經向當局推薦了多名兩岸辭書編撰知名專家。

  年底啟動 將推兩版本

  王登峰告訴記者,對於編撰《中華大辭典》的工作,很多民間組織,包括學術組織、大學都很積極,也有了初步方案。目前計劃還是由學術組織來做,大陸方面將組織幾十名涉及兩岸辭書編輯、語言文字應用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研究具體操作問題。對於將花費多少資金的問題,王登峰表示,這需要相關部門統籌,教育部並未掌握具體資金投入數目。

  兩岸當局皆抱極大誠意

  據了解,對於《中華大辭典》的編撰,兩岸均表示出了極大誠意。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6月初表示,希望兩岸能夠在這方面達成協議。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對此作出正面回應,表示如何使兩岸民眾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專家學者可以積極探討,充分論證。

  何景賢指出,大陸與台灣近年來在用語上的差異,雖然未構成太大的交流困難,但還是需要重視。因此編撰《中華大辭典》應盡可能充分收集兩岸分治以來出現的新詞彙,以方便兩岸文化交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