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華社發佈錢學森生平:愛國知識分子傑出典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6 15:10:56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新華社報道,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錢學森,因病於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23年9月,他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習。1929年9月,他抱著科學救國和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他在刻苦鑽研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入思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1934年6月大學畢業後,他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1935年9月,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學習,此前到杭州筧橋飛機場和南京、南昌飛機修理廠實習1年。1936年9月,他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在世界著名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指導下,從事航空工程理論和應用力學的學習研究,先後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先後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助教、講師、副教授,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教授和噴氣推進中心主任等職,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的研究。他與導師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的“卡門-錢近似”公式,使他在28歲時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獨立完成的《關於薄殼體穩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術工程理論界獲得很高聲譽。他提出的火箭與航空領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設想和科學預見,尤其是執筆撰寫的有關美國戰後飛機和火箭、導彈發展展望的報告,奠定了他在力學和噴氣推進領域的領先地位。他開創了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兩門新興學科,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學森在美國學習工作期間,始終心繫祖國,密切關注國內局勢變化,決心早日學成報效祖國。1948年,他為了準備回國,退出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辭去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國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為了順利返回祖國,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回國探親,但臨行前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拘捕,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他不屈不撓、頑強鬥爭,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經過中國政府的嚴正交涉和國際友人的熱心援助,衝破重重阻力,於1955年10月回到祖國,並立即投入到新中國建設的熱潮中。1958年10月,錢學森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1955年11月起,錢學森為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深入東北地區有關廠礦、大學和研究所考察調研,召集國內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專家座談討論,統一建所思想,明確建所方針,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領導組建了力學研究所。   1956年1月,錢學森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同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鼓勵和支持下,他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創建與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3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制定新中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1956-1967),錢學森擔任綜合組組長,主持起草建立噴氣和火箭技術項目的報告書,為推動新中國的科學技術、工業、農業、國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錢學森參與籌備組建中國導彈航空科學研究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錢學森任國防部五局第一副局長、總工程師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後又兼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長,擔負起新中國導彈航天事業技術領導工作的重任。研究院成立之初,在組建液體導彈研製隊伍的同時,錢學森預見性地組織科技人員探索固體復合推進劑,為後來研製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地地戰略導彈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他還設立空氣動力研究室,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研究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