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政府邊公告美牛開放 邊暗示庶民別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2 15:33:16  


  中評社台北11月2日電/美國牛議題持續延燒,不但衝擊執政黨年底選情,更嚴重衝擊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固然開放美國牛肉涉及美台未來對TIFA的談判,政府有不得不做的苦衷,然而美國牛肉安全一樣是攸關人民健康大事,政府處理過程失之草率,形同對爭議火上加油。在台灣即將進入新一波國際談判之際,如何在爭取“國家”利益和化解人民疑慮間尋求平衡點,政府顯然還要加把勁。

  如同開放美牛,政府一方面如期公告與美方協議,另一方面卻用種種動作暗示庶民別吃,民眾的信心恐怕短期內也很難恢復。 

  聯合晚報指出,事實上,從賦改會輕率釋出開徵能源稅訊息,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引發恐慌,顯示行政體系不是擔心被罵政策閉門造車想找學者背書,就是只顧談判保密,完全忽略當前的時代已進入民意政治,政府的施政必須透過說服、溝通,而且應相當程度遵守程序透明原則,才能爭取民意支持。

  檢討這些爭議事件,顯然政府在決策時並未相應考慮到整個有周全的訊息宣布機制,不管是能源稅或美國牛,媒體乃至民眾都是從某個官員口中得知訊息,府院連爭取同黨“國會”同志支持都沒做足,等到政策引發渲然大波,才看輿論批到哪裡補救到哪裡,這種“補漏式”作法,引起批判甚至同志炮火向內,也不足為奇。
 
  事實上,台灣在美國牛議題上確實沒有太多籌碼,以韓國為例,在北美、歐盟及東亞三大市場中,韓國早就完成和歐盟、加拿大等國的FTA協商,開放美國牛進口後,和美國簽署FTA也在即,且韓國本就是東協加三的成員,面對2010年亞洲共同市場成形,韓國的貿易障礙已經拿掉,台灣卻還面臨重重關卡。

  但也正因如此,政府更應重視如何自美國牛爭議得到的寶貴教訓。因為不論後續的ECFA,或是兩岸可能在2012年前後進入的政治談判,都比美國牛有更大的爭議性,必須獲得更多民意的背書,如果馬政府無法了解如何凝聚民眾對“國家”利益的共識,當談判時代來臨,也可能預示馬政府更大危機的來臨。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