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京報:從“錢學森問題”看“錢學森答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1 09:53:01  


 
  以“五四”為旗,幾代中國人追求民主與科學,至今未輟。科學精神並非重視利用科學技術的功利主義,而是事關如何面對真理、追求真理的態度與方法。它首先是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客觀的態度,是敢於否定自己及他人之陳見的無私與勇毅。每個人的成敗得失都少不了時代機緣,都不可能全盤複制。但是,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學家,都有著相同的秉性。正是科學精神,使他們成為科學王國里最尊貴的王子,塵世的珠光寶氣動搖不了他們的意志。而一個功能正常的社會,也會讓這些人以此而得到豐厚回報。

  從這個角度說,科學的誕生與發展,首先得益于科學精神的培育。近幾年來,錢學森時常與前去看望他的溫家寶總理談起“中國大學教育有問題”這個話題。正是借著這些機會和溫家寶總理的多次陳述,“為什麼現在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個“錢學森問題”才廣為人知。與此相關的“錢學森答案”是:中國的大學沒有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沒有真正的科學精神。

  社論指出,自2004年以來,儘管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發表數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然而,這個喜訊讓人首先想到的卻不是真正的科技成就,甚至是形式主義和學術不端。論文數量並不直接等於科研能力,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各大高校在論文壓力下著力培養的,是大量只知道製造論文的人才,而非像錢三強、錢學森、李四光這樣的科學家,以至於溫總理不得不感慨,“我們這些年甚至建國以來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與此同時,在官本位壓倒科研本位的體制下,許多有真才、有潛力的才俊,可能因沒有科研條件而難以施展抱負。

  錢老去矣。從昨天開始,人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悼念這位曾改變中國科技命運的大家。願我們在懷念他的離去時,能念及他追尋科學的一生,誠心誠意地理解他晚年的憂慮,好好反思並起而行。因為,對逝者最大的尊重,不在於獻上了多少花圈和眼淚,而在於是否尊重他的遺願,讓他的理想為後來者所接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