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28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的社論說,馬英九上台後積極推動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日前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成都參加“兩岸關係研討會”致詞時,明確表示大陸對簽署ECFA已準備就緒,年內在兩會框架下將可啟動正式商談。
社論說,王毅這番代表中共官方的談話,不只表示兩岸在經歷達賴訪台,以及邀請熱比婭訪台等風波的考驗後,最終還是回到兩岸常態溝通對話的軌道;而且在這種基本態勢的催化下,年底的兩岸兩會第四次“江陳會談”也將ECFA正式列為會談議題。從而,以兩岸兩會各自承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壓力,兩岸成功簽署ECFA,即使過程中還是不免有雜音異見,看來最終將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寫照了。
兩岸商議簽署ECFA,雖然看似峰迴路轉,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此一態勢發展甚至也引發台灣重要貿易夥伴們的高度重視。包括歐美日在台商會最近都不約而同的先後表態,支持各該國家應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一向低調的日本工商會,甚至明言過去以來日本與台灣的經濟合作,一直是採取垂直分工模式,也就是日本以技術與資金優勢,使台日之間的經貿互動呈現上下游的供應鏈關係。但是隨著台灣與大陸經濟關係的日益緊密,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相對優勢日見明顯,因此日本工商會乃主動表示,今後日本與台灣的合作,應改為水平分工模式,也就是將台灣視為前進大陸市場的可能合作夥伴。
社論說,解讀歐美日商會的先後表態,骨子裡當然希望能與ECFA掛鉤,雙方聯手進軍大陸市場。而這樣的態勢發展,對台灣而言,不啻是一項另類的“早期收穫”,也就是經由兩岸關係的和緩,以後洽簽ECFA的想像空間,一方面讓各國商會乃至各該國家,更可以理直氣壯地不必再迴避有關與台灣洽談FTA的議題;另方面更寄望雙方可攜手合作,進軍深耕大陸市場,於是台灣似乎又從邊緣化的角色,轉回到樞鈕、跳板的角色了。
不過,儘管看來情勢大好,但還是要提醒執政團隊,還是不可以一廂情願,以及太過大意輕忽。事實上,有關台灣希望透過與大陸簽署ECFA,以免在即將正式生效的東協加一、東協加三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被邊緣化的顧慮,屆時是否可能因為兩岸簽署ECFA就告迎刃而解,看來還是有相當的懸念。發言一向頗具指標意義的中國社科院台灣所所長余克禮,日前即曾明確指出,兩岸一旦簽訂ECFA,並不意味台灣今後和其他國家建立經濟關係就由此搞定。他直言兩岸完成ECFA,是可以為台灣和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創造有利條件,但並不等同於台灣從此可以加入東盟及其相關組織。
社論說,余克禮這番談話所未明講的,其實是大陸基於拉攏台灣的政治考慮與深化經貿合作的互利考量,雖然同意與台灣洽簽ECFA,然後讓台灣產品比照中國可以在東協加一或加三的架構下,緩解受到關稅落差的衝擊。但是台灣想要進一步提升與東協各國,乃至與歐美日逕行洽簽官方性質的FTA,大陸基於國家利益考量,目前其實並沒有鬆手的跡象。也因為如此,余克禮才會在談話中提醒馬政府:不要把ECFA和處理東盟經濟合作的問題掛鉤太緊,以免遇到挫折反難向台灣內部交代。
經由這樣的分析,也就可以釐清大陸方面對於ECFA的基本態度乃是把它定位為深化兩岸的經貿依存關係,對於台灣想順勢衍生改善國際經貿合作關係的外溢效果,大陸方面即使不明言反對,但態度上至少是保留被動的。
社論說,無論如何,快則今年,慢則明年,兩岸洽商ECFA即可成局。余克禮提醒馬政府不要因為寄望過高,而難以向台灣內部交代。但馬政府更必須優先處理的,其實還不在於能獲得多少外部衍生效益,而是在時程緊迫的情況下,如何爭取較佳的朝野共識,以及對於受ECFA直接衝擊較大的弱勢產業如何提供周妥的配套協助。我們知道政府這方面的確有在做一些溝通與規劃,但看來似乎績效不彰,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與代價的最小化,執政團隊的確還有努力的空間,才能對台灣內部與歷史有所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