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逸儒:有關胡馬會 馬無任何規劃、且戰且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2 14:20:44  


 
  台灣頗具聲望的《遠見》雜誌於20日發表最新民意調查結果,受訪民眾有51.7%認為馬主席無法改善國民黨的清廉形象,49.1%認為他沒有辦法推動黨內民主改革。這和馬英九在2005年首度接任黨主席時比較起來,兩項調查的負面評價都明顯上升達30個百分點以上,正面評價比例則分別下降20-30個百分點之間。數據讓人擔心。

  看來馬英九政府“八八水災”救災不力的刻板印象已然形成,要不然也不會有所謂“寧要一個貪污的“總統”,也不要一個無能“總統”的說法出現。“內閣”改組過後,馬的民調回升,吳敦義院長口才便給,能力不錯,也算勇於任事,但人民心中對馬個人和政府的能力恐怕心中仍有一些問號,有待政府拿出一些更具體的手段才能改善。

  兩岸政策更受關注

  內政當然重要,但大家也關心兩岸關係。過去有人批評馬英九的兩岸關係政策缺乏核心價值,國民黨已經喪失主體論述的能力,表現在外的是政策常常隨著事態的發展而有變化,甚至追隨民進黨的某些主張,難怪有些大陸學者直指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具有搖擺性、功能性和功利性。是耶,非耶?恐怕只有小馬心裡有數。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國民黨全代會通過連戰續任國民黨榮譽主席,卸任主席吳伯雄也出任榮譽主席。馬英九並且表示,將由吳伯雄領銜,繼續處理國共平台對話事宜。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具有政治意涵的宣示性談話,看來國共平台運作應該能夠穩建的維繫下去,這也算是對胡錦濤主席年初六點談話的一項間接回應。

  有關胡馬會的問題一直是外界關心的重點之一。馬英九在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雖然技巧地表示,並不排除與大陸領導人的會面,但又說沒有時間表的問題。如果我們再把近月來馬英九本人、“陸委會”相關官員及二軌機構某些人士的談話一並加以思考的話,大家就可以基本確定,台北方面並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規劃。

  同樣的,根據前面的遠見民意調查報告,關於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中國領導人胡錦濤見面一事,受訪民眾中只有43.9%認為適當,但也有36.5%認為並不適當,顯見台灣內部並無共識。既然如此,一向主張民意治國,擔心外界冠以國共談判的馬英九政府當然不會勇於做此嘗試,畢竟這並不符合馬的政治利益。

  反過來說,中國大陸方面可能對此相對較為積極。雖然馬英九另有“國家元首”名份,但北京如能營造適當氣氛,挑選適當時機和議題(如兩岸合作慶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對馬的“總統”頭銜視而不見,從而促成胡馬會,強調第三次國共合作,這相對較符合大陸的利益,不過台北方面一定視之如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整體看來,台北目前的做法仍是,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摸著石頭過河,且戰且走。先談ECFA和MOU,有關政治方面的議題少碰、少談為妙,然後再以所謂的須有台灣內部共識和國際接受這些前提,作為搪塞、阻擋兩岸政治對話的手段,至於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這些高階政治的議題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