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外交部發言人制度變遷:幽默並不等於不嚴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9 12:18:53  


 
  “內事”也有了發言人 

  不光外事工作需要發言人,“內事”也需要。 

  “由於各種原因,在很長時間內,中國政府一直只有外交部一家對外答問的窗口,所以,外交部發言人長期以來回答的問題除了外交之外,還有涉及香港、台灣,國內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問題和其他問題。”一位老外交工作者對記者說,“當時,這種情況在國際上可能只有中國外交部一家。當然,隨著我國國務院各部委發言人逐漸機制化,如今這一現象已經改變。” 

  1983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建立全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國家統計局、外經貿部、國台辦等部門發言人先後走上前台。1988年,中央進一步明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從此,我國政府的新聞發布工作進入了制度化建設階段。 

  近年來,我國政府發言人制度不斷發展,國台辦、衛生部、教育部、公安部、商務部、國防部等部委及各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發言人制度,就主管領域的問題發布信息。據了解,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已經從最初的寥寥數人,發展壯大成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 

  有人說:“新聞發言人制度是中國政治文明進步的象徵。”也有不少學者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變化與發展給予高度評價:“新聞發言人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從對外到對內,權力機關從過去的‘不說話’到主動‘說話’,這一轉變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上世紀80年代前,中國還沒有定型的發言人制度。到今天,中國政府各個部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發言人制度。從過去發言人‘空名空銜’到今天的‘實名實銜’;從發布會上發言人只發布不答問,到今天既發布又答記者問;從過去偶爾發布,到現在定期、頻繁地發布,發言人制度的發展與演變,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同步的。”金桂華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