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香港明報撰文說,10月17日,國民黨第18屆全代會登場,馬英九也正式就職兼任黨主席。就台灣的政治發展而論,這乃是繼陳水扁之後,再一次黨政權力集中於一人之手。
在台灣,“以黨領政”早已被污名化,因此陳水扁獨攬黨政大權,他稱之為“黨政同步”;馬英九獨攬黨政大權,則說成是“以黨輔政”。但不論修辭如何美化,黨政大權集中一人之手則是不易的事實。而人類的政治行為裡,通常都是權力愈集中,便宜行事的空間也就愈大,愈可能“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無能和絕對的腐化”,因此,馬英九獨攬大權,是不是會成為他權力之路由盛而衰的開始?或是像馬團隊所宣稱的,將是利用絕對權力為人民謀福利的開始?這是個開放的問題,值得人們密切的觀察。而無論如何,他會走回黨政權力一把抓的這條老路,本身就不是個好的徵兆!
文章指出,首先,去年“五二○”馬英九就職後,即多次公開表示不會兼任黨主席的基本態度,但為何到了後來馬核心的人物卻又亟力鼓吹要兼黨主席,甚至以放話的方式逼退吳伯雄呢?據個人所知,乃是在於馬上任後即企圖由“泛藍共主”變成“藍綠共主”,因此他在“內閣”人事、“監察院”及“考試院”的人事任命上都大量任命獨派的綠色人物,並因而造成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的極大不滿,許多馬欽點的人物因而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被刷掉。他行使權力的這種挫敗,使他下定決心要兼黨主席,俾能以主席的權力來號令國民黨內部,以貫徹他成為“藍綠共主”的權力意志。其次,則是他不兼黨主席,在兩岸關係上即不能完全掌控國共兩黨的兩岸“黨政平台”,為了不讓自己在兩岸事務上大權旁落,遂決定黨政權力一把抓。由於他兼任黨主席乃是基於權力的考量,希望讓國民黨的意志朝向他的意志集中。這種“唯權力論”的思維方向,當然也就不太值得全面肯定。
而無論如何,儘管台灣輿論界和政治界有許多聲音不主張他兼任黨主席,但權力永遠是向有權力的人這邊傾斜,他兼任黨主席之事終究還是無法阻擋的成為事實。但馬英九兼了黨主席之後,真的會在他的權力之路上更加得心應手嗎?答案顯然並非如此。
首先,他10月17日黨主席就職,再兩個月後台灣就會有縣市長選舉。由於馬政府在過去一年多裡政績欠佳,馬政府的支持度已嚴重滑落,因此縣市長選舉可說是馬英九集中權力後的第一次信任投票,在台灣每一個權力周期都由縣市長選舉、“立法委員”選舉,以及大選這3個選舉所組成,由過去兩次權力周期,已可看出它乃是“連三勝”或“連三敗”之局。陳水扁2004年當選後,接著就“連三敗”。因此今年底的縣市長選舉若國民黨大敗或中敗,即可能是“連三敗”的開始。因此馬在黨主席就職談話時,已明言將以這次選舉為首要目標。不過,馬團隊在過去一年多裡,為了合理化他兼任黨主席,早已形成了一種說辭,認為國民黨的地方政治人物都是“地方派系”。這是一種很典型的“非政治性的政治”(Apolitical Politics)——這是近代拉丁美洲政治常見的說辭,有些政治人物為了獲得權力,會用一種道德性完美的名詞來非法化別人。當政治被這樣的道德化,政治就變成不可能的事,誰掌控了定義“道德”的權力,誰就可以為所欲為,這就是拉丁美洲式“新專制主義”(Newdespotism)的起源。馬團隊就很有這種特性,這也是今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的地方人物對黨中央不滿,到處都掛起叛旗的原因。國民黨地方的不服中央,國民黨未來的政績挑戰仍然極多(例如台灣財政亟速變化,人民貪窮人口快速增加等),這些都將成為馬英九最大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