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移民與效忠 新加坡華人參加國慶閱兵引熱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2 16:11:12  


 
  曾在新加坡學習中心教課 薪水應不超過兩千

  據了解,張元元曾在新加坡開辦學前教育至中學課程的學習中心Julia Gabriel Centre for Learning里就職。該中心證實,張元元曾是該中心的華語教師,來往烏節路福臨購物中心和愛文士路的學習中心教課。根據該校之前的網頁介紹,張元元1999年自北京東城區職業培訓學校畢業,隨後在北京金色搖籃任教。據了解,張元元是在2005年加入Julia Gabriel,2006年成為永久居民,2008年3月離職。

  中國媒體的報道中說,張元元放棄跨國公司以及月薪2萬多元人民幣的優厚待遇回國。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該中心的華文教師分為助手教師、培訓教師和主講教師,以張元元的資歷,薪水應該不會超過2000新元。

  張元元接受訪問時則說,“新聞報道有可能稍微有一點點誇張,報道的收入差不多有點偏差”。張元元表示,除了工作,還有在平時教補習,整體的實際月收入差不多就是2000-3000新元。目前在中國的薪水則是2000-3000人民幣。

  拿到一個國家的永久居留權,是否就要與故鄉揮劍斬情絲?在異地生活,在新家園打拼的同時,可不可以表達對祖國的感情?看看外來移民和在外國生活的新加坡人怎麼說:

  武麗新(37歲) 美國國際學校華文教師(來自北京,現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中國是生母,新加坡是養母,對兩地都有情結

  我覺得好些本地人對張元元事件的反應太過激烈,也沒有站在他人的角度設想。換個立場,如果一名新加坡人到國外長年打拼,回來後表示自己多愛新加坡,是否很正常?

  我在新加坡住了十年,在這裡生活,工作,對新加坡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如果有人問我祖國在哪裡,我會回答是中國。

  我在中國出生長大,跟隨丈夫來到這裡。打個比喻,中國是我的生母,新加坡是我的養母,對兩地都有情結,但性質不同。新加坡給我們機會過不一樣的生活,這點我心存感激,但我在中國出生,長大,那裡是我的根。

  我認為,我們這一代外來移民,通過經濟貢獻來回報新加坡,當然也決不會做對新加坡有害的事。但我們對中國都有很深的感情,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

  如果說到第二代移民就不同了。我的大孩子不到兩歲就來到新加坡,第二名孩子在新加坡出生,他們在這裡長大,念書,交友,帶他們拜訪中國時會感到陌生。對我的孩子來說,新加坡是他們的家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