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人應節約用水 否則制水或重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1 08:53:48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全球暖化,香港亦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天文台台長李本瀅昨日發出“預警”,指出氣候反常令雨量分佈變得極端,部分年份乾旱,部分年份多雨,而且他預料未來20至30年是“旱年”,華南地區降雨量會減少,華南和香港有機會出現食水短缺。環保團體亦警告,倘華南及香港降雨量劇減,東江水無法供港,香港水塘又“乾塘”,1960年代制水景象極有可能重現,呼籲港人節約用水,特區政府亦應該考慮增加水源。 

  香港文匯報報道,天文台台長李本瀅昨於電台節目中表示,受全球暖化影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以致氣候系統失衡,雨量分佈亦變得極端,部分年份乾旱,部分年份多雨。預料在未來20至30年,華南地區降雨量會減少,乾旱年份的總降雨量會減少5%,直至本世紀末,全球雨量才會回升。“這個世紀多雨的年份較上世紀多,旱災年份亦多了,變成極端天氣愈來愈多。”他估計,華南地區及香港有可能出現食水短缺,“整個華南都少雨,廣東都要發展,水是不會足夠的。” 

  上環及大澳 水浸料加劇 

  天降雨量減少,但南北極冰川隨氣候暖化融解卻令水位上升。李本瀅說,全球氣候專家估計,本世紀全球海平面會上升半米至2米,他擔心將來颱風襲港時,上環及大澳的低窪地區,水浸情況可能會加劇,“去年(颱風)黑格比襲港時,(大澳水浸)水位已去到胸口,日後水位再加高1米,情況會頗嚴重。” 

  天文台資料顯示,香港每年正常降雨量為2,377毫米,2007年雨量較少,只有1,706.9毫米;去年達3,066.2毫米;今年1至9月,香港總降雨量達2,027.3毫米。截至本月5日上午9時,香港各水塘總存水量為4.86億立方米,佔總容量83.2%。去年同期各水塘總存水量為5.11億立方米,佔總容量87.21%。港人約3成用水來自本地水塘,近7成來自東江水。 

  團體籲節約 籌海水化淡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表示,雖然香港與內地簽訂購買東江水協議,惟倘天氣劇變,香港和華南地區降雨量不足,東江水亦無法供港,“假如源頭(指東江)無水,(香港)60年代制水的情況是絕對有可能發生。”文志森呼籲政府,應該考慮增加水源,例如海水化淡;港人亦應節約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採用節省用水措施,減少浪費。 

  60年代水荒 4天1次供水 

  香港一直缺乏本地的淡水資源,在1982年前曾多次“鬧水荒”,港英政府須實施制水措施,首次制水發生於1895年,1960年代水荒最嚴重。根據資料,1963年,香港發生嚴重乾旱,港英政府於當年初規定每天供水4小時,至年中改為每4天供水1次,每次4小時。當年到了供水時段,市民都要帶備水桶到街上排長龍取水。自引入東江水後,用水問題才得以解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