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禮品之濫令人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9 09:46:49  


每個重大節日之後,許多城市都可見到許多小店打出“回收禮品”的招牌。
  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0月8日載文《禮品之濫令人憂》,摘要如下:

  一樣的月餅,只隔了一個中秋夜,價格可以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這樣的事在大陸早已司空見慣。這也不止是中秋節的獨特景觀,每個重大節日之後,許多城市都可見到許多小店打出“回收禮品”的招牌,煙酒、購物卡、保健品甚至藥品等均在收羅之列。有店主說,通過轉手差價,一個中秋節至少可以進賬3萬元人民幣。如此紅火的禮品市場著實讓禮品銷售商和小商販們都樂翻天。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此處之“禮”原指禮節、禮儀,禮品作為禮儀的物化品,其意義原本不在於輕重名貴與否,而在於透過禮品所傳達的友好情誼。但不知從何時起,“禮品”這一形式漸漸超過“禮節”的本來含義,請客送禮成了辦事解難的必備手段,甚至禮品的貴賤也代表著誠意的深淺。 

  中國禮品從簡單到名貴、從單調到豐富的變化過程折射出社會物質的充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過也應看到,打腫臉充胖子和好面子者也不在少數。除去親朋間正常的人情物禮往來外,最令人擔憂的是權錢交易和權力尋租已成為“激活”禮品市場的一項重要因素。坊間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非禮勿出門、非禮勿辦事”。禮品不僅成了辦事的“敲門磚”和“通行證”,更融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日常行為準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