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是履帶自行榴彈炮方隊駛入天安門廣場。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盛大閱兵剛剛結束,新華社記者專訪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譚凱家教授和戰略教研部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深度解讀閱兵式上展示的新型武器以及新中國60年來國防裝備建設的特點。
記者:在國慶日舉行大型閱兵式對於解放軍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有什么樣的意義?
孟祥青:60週年國慶閱兵絕不僅僅是一個形式,而是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特別是近十年來變革的縮影和里程碑。
此次閱兵展示的武器裝備,不論是大型預警機、巡航導彈還是新型戰略導彈、雷達和無人偵察機,都是信息化戰爭的標誌性裝備,體現了解放軍從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歷史性跨越。
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武器體系的對抗,而不取決於一兩件高科技武器的使用。本次閱兵不僅亮相了最新武器,而且還體現出解放軍高技術密集型武器裝備的系統化和合成化,特別強調了信息化條件的局部戰爭所要求的偵察預警、快速反應、戰略投送、聯合指揮和國防動員等能力的最新成果。
本次閱兵也表明瞭解放軍在努力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方面向前邁出一大步。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維穩、處突、反恐、維護權益、搶險救災都需要中國的武裝力量參與。此外,解放軍近年來在維護海洋權益、保護重要能源通道安全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解放軍必然面臨更多的非戰爭類軍事行動,活動範圍和領域也必將隨之不斷拓展。
記者:怎樣準確理解中國現階段軍事實力的發展狀況及其在世界範圍內所處的地位?
譚凱家:解放軍裝備建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尤其是近10年的發展,完善了武器裝備體系,增強了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極大地提升了軍隊的作戰能力。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由於武器裝備 建設欠賬較多、需求矛盾突出,軍隊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還比較慢,閱兵展示的這些新型裝備只能滿足部分部隊裝備更新的需要,因此,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整體水準與中國大國地位和日益拓展的國家利益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世界範圍內相比,雖然一些裝備已經具有世界先進水準,但就整體而言,大部分裝備還落後於軍事強國,甚至是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武器裝備體系化水準、信息化程度與軍事強國相比還有不小距離。比如,美國已經開始裝備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開始新型核動力航母的建造,陸軍數字化建設已初見成效等等,這些方面至少落後20年。
記者:怎樣看待“軍事透明度”?
譚凱家:軍事透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透明,否則還有什么軍事秘密可言。這些年,中國不斷地增加軍事透明度,閱兵就是軍事透明的一種表現。在一些事關國家安全的裝備發展中,對外保密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各國通行的做法。
孟祥青:軍事透明是二十一世紀新的歷史時期很多國家的發展趨勢,也有助於國與國之間相互信任,減少猜疑和矛盾。但同時,軍事透明也被一些大國利用,用來對其他國家施加政治壓力的一種手段。中國在增加軍事透明度方面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努力,加大國防白皮書的發佈頻率,並且在白皮書中也不斷向世界透露更多國防建設的最新內容。在最新一版的白皮書中,連二炮部隊的部署、平常任務和戰略目標都做了披露。
軍事透明度對於弱國和強國應有不同的標準,以區別對待。軍事透明度可以被一些軍事強國用來展示威力、炫耀武力。有限的軍事透明也是很多弱國保護自己的手段。各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發展的階段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理應承擔不同的軍事透明責任,不能一刀切。中國堅決反對利用增加軍事透明度來達到干涉別國內政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