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梁振英:台灣較積極 香港應加把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8 00:18:25  


香港實踐“一國兩制”,對台灣有示範價值。
 
  香港對大陸的開放已有良好效果
  對台灣可以起到現身說法的作用

  因此我在台灣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我就舉我親自操作而且是大家都馬上可以查證的事情作為例子:還沒有CEPA的時候,我在香港組織了一個專業聯盟,由律師會、大律師公會、建築師協會等十個團體作為十個會員。這個專業聯盟,工作就是在香港之外、重點是中國大陸推廣香港的專業服務。

  當時我們就提出一些想法,後來在CEPA裡面也得到了落實。其中包括香港與內地通過一些相應的考試,實行專業資格的互認。這大概是八年前的事情,當時還沒有簽CEPA。

  那個時候,香港的專業人士當中就有人反對資格的互認。理由是一來香港專業服務收的費用高,大陸沒有經濟能力支付,所以香港專業人士進去沒有甚麼好處;二來如果香港通過資格互認開放市場,大陸的工資水準比香港低,他們都來了,香港的專業人士怎麼辦?這與目前台灣各個業界的擔心其實是蠻相似的。

  我當時就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說,不應該這麼看待這個問題。大陸市場很大,我對香港專業人士開拓大陸市場的能力有信心。要是大陸的專業人士來香港競爭,基本也等同於英國、美國、日本的專業人士來港競爭,我們一直都有開放的,所以不能迴避競爭,不能用一堵高牆把香港圍起來,應該推動香港跟大陸之間的交流。

  果不然,到了八年後的今天,我們專業聯盟中的十個專業裡,有五個在大陸的費用收入已經高於在香港的收入。例如會計,會計現在在大陸的發展很大;還有建築設計,雖然香港的建築設計師在內地還不能全面執業,但我們很多立面的設計是頂級的。大陸的市場很大,而香港就一個城市,隨便問一個香港建築師事務所,它在香港有一個項目,在大陸就有十個;由於它負責的不是全面的設計,單個項目費用比香港小,但是加起來,比香港的收費就多了。測量、城市規劃、園林設計,都是如此。我也向台灣媒體講了這一點。

  去年秋天,我率香港專業聯盟的訪問團到台灣,也見了江丙坤先生,他對香港的專業服務很感興趣,同時他也表示,台灣不願意用CEPA這個詞,想用“CECA”。我們走了之後,發現“CECA”變成了ECFA。當時,CECA已經在醞釀談,到現在已經又過了一年,ECFA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表。說明甚麼呢,除了一些反對黨政治上的干擾,說明台灣人民心理上還是把握不住。所以,我就覺得雖然港台情況不完全一樣,香港在這方面的經驗有示範價值。

  我也跟他們說了,我們CEPA在2003年的時候開放了沿海城市居民來香港的個人遊,對香港的旅遊業有很大的幫助。當時社會上也有很大的顧慮,就是擔心大陸民眾的社會秩序、治安、衛生意識等還是趕不上香港,大量的大陸遊客來到香港之後,是否會在這些方面對香港造成一些影響,尤其是治安方面——香港的治安非常好,大家很放心;但大陸遊客來,裡面會不會有一些犯罪分子等等。這個事情在北京談的時候,北京就有領導問我們“你們準備好了沒有?”我回答是“事在人為”——我們把各方面的工作都準備好就沒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非常欣賞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事務處等等,他們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跟廣東、深圳的公安配合得非常好。所以,03年開放旅遊到現在,香港的旅遊業上去了, 70%的旅客是從大陸來的;但香港並沒有在社會秩序、治安這些方面受到衝擊。所以我給台灣的民眾、台灣的朋友們也講了,大家心裡的顧慮,是可以通過做工作化解的。

  所以這次去台灣,除了拜會各方面的朋友,去之前也通過媒體講了自己想法,另一個也跟現場的朋友講講,香港過去30年和國家的關係。對我個人而言,也收穫良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