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學者:兩岸進行“為人民服務” 之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8 13:55:15  


  中評社台北9月28日電(記者 李仲維)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日前舉辦中共建政暨兩岸分治60週年研討會,台灣《展望與探索》雜誌研究員劉文斌發表論文指出,為人民服務的概念,不僅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參考準繩,更將影響兩岸關係的進展。

  劉文斌以“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分析兩岸對於地震、雪災、SARS等重大災害的處理方式後發現,兩岸關係或可由過去大陸是否會進一步民主化的兩岸制度之爭的討論,轉變成兩岸對於“為人民服務”之爭,兩岸政府不僅要各自對內部人民服務以爭取更長久的統治地位,更要以為人民服務的績效吸引對岸的人民,以獲取對本身最有利的政治利益。

  劉文斌指出,當前兩岸制度的比較,顯然台灣的制度更貼近對人民透明、更接受民意的監督、更可能因為人民服務不足而被政黨輪替,當然就民意的伸張而言比大陸的制度更為高明,以重大災害處理的比較,更證明這種觀點無誤。

  劉文斌認為,在中共建政60年後的今日,兩岸關係的發展再度證明係以制度認同為核心,若大陸的制度無法透明、自由、法治到讓台灣民眾認同與放心的地步,台灣民眾無法接受大陸所設定的統一目標,在民意壓力下,台灣的政府也必然抵制與北京的進一步融合,則兩岸關係的衝撞或進一步發展將難以令人放心。

  劉文斌認為,中共建政60年後的今日,兩岸關係以制度競爭為核心,而制度競爭顯然並非過去所專注的兩岸民主化程度的競賽,更不是政府建構形式的競爭,反而是“為人民服務”的績效競賽,更進一步是各自提出服務品質吸引對岸的人民支持,以獲取己方最大的政治利益(如:大陸吸引台灣民眾使其不願獨立,台灣吸引大陸民眾使其對台灣友好)。

  劉文斌強調,為人民服務的概念,不僅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參考準繩,更將影響兩岸關係的進展,為人民服務的概念,應可取代過去兩岸關係研究中,有關兩岸民主化程度相互競爭的概念,作為未來兩岸關係研究的重要研究途徑與領域。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